发布于:2024-06-07
原创

二附院医生说:伤口换药的那些事

换药,又称更换辅料,是指专业医护人员通过换药检查伤口、去除脓液、分泌物、清洁伤口,使用药物或者辅料覆盖,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消除妨碍有关伤口愈合的因素,最终达到伤口愈合的目的。

伤口换药的目的

❖ 了解和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以便酌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 清洁伤口,去除异物、渗液或脓液,减少细菌的繁殖和分泌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

❖ 伤口局部外用药物,促进炎症局限,加速伤口肉芽生长和上皮组织扩展,促进伤口尽早愈合。

❖ 包扎固定患部,使局部得到充分休息,减少病人痛苦。

❖ 保持局部温度适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环境,为伤口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伤口正确处理方式

二附院医生说:伤口换药的那些事

若伤口较浅,不伴有血管神经损伤,容易止血。现场有条件时,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伤口周围皮肤用 75% 酒精消毒 (注意不要让酒精进入伤口),然后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如现场无条件,可用洁净布料、毛巾、衣物等压迫伤口,速转送到医院进行清创、缝合术。

01 伤口痒怎么回事?

二附院医生说:伤口换药的那些事

❖正常现象

伤口愈合时出现会痒的现象主要出现在受伤范围大或者严重的时候出现,是因为伤口到达了真皮层导致的。伤口在正常的愈合中,伤口内部会形成新的神经和毛细血管,由于新生的神经和毛细血管,对周围的感觉比较敏感,所以会导致伤口周围出现发痒的感觉。手术以后的四天左右可能伤口开始发痒,1 周左右随着伤口的愈合,痒也会逐步消失。伤口愈合中痒是很正常的,说明伤口没有明显的感染,属于正常的愈合, 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局部感染

如果患者不注意伤口处卫生,可能会导致伤口被细菌感染,诱发炎症反应。由于炎症刺激,伤口处会出现发痒的症状,同时还会伴有红肿、疼痛等现象。如果在愈合过程中出现了局部的炎症,也会有局部发痒的感觉,在炎症物质的刺激下,伤口就会变得比较痒,不过此时伤口往往会变得比较红肿,而且有可能渗出一定量的液体,发现这一情况就要及时换药治疗,并且要保证伤口的清洁。

❖过敏

如果患者对伤口处敷料过敏,或者伤口在接触到粉尘等易过敏物质时,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导致伤口处出现发痒的症状,同时还会伴有伤口处红肿、疼痛等现象。患者可以遵医嘱外用氟轻松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如果患者过敏症状比较严重,还可以遵医嘱服用西替利嗪、氯雷他啶等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02 伤口需要每天换药吗?

伤口换药时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每种伤口都存在个体差异,应遵医嘱按时就诊换药。

对于普通非感染伤口来说,分泌物(渗液)不多,肉芽和上皮生长较好者,可间隔 3 天左右更换一次敷料。

分泌物(渗液)较多的创面,应根据渗液情况每天或隔天换药一次,甚至需一天换 2 次以上。若有脓液时需及时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和伤口内异物,并保证引流通畅。

如果伤口出现出血或敷料脱落、污染,及脓液增多、有异味、不明原因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就诊换药。

伤口换药常见误区

二附院医生说:伤口换药的那些事
二附院医生说:伤口换药的那些事

❖ 涂抹各种药膏,例如云南白药、牙膏等,会阻碍伤口本身的愈合,易引发感染。

❖ 涂抹酱油、烟灰等「老方法」,认为能够消炎止痛,结果适得其反,诱发感染。

❖ 使用「红药水」、「紫药水」等药物,「红药水」和「紫药水」都有杀菌作用,但前者含有重金属,对人体有毒性,且不能与碘伏同用,易产生腐蚀性。后者有较强的致癌性,不能用于黏膜和伤口上,使用后伤口表面会有干痂,干痂下仍有存在感染的风险。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