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07
原创

耳朵反复流脓...... 警惕横纹肌肉瘤

4 岁的妞妞(化名)因耳朵流脓在当地医院行外耳道胆脂瘤切除术,术后症状未明显好转,随后去省外医院检查仍提示外耳道胆脂瘤。

近日,妞妞父母发现妞妞除耳朵流脓外还出现了口角歪斜,于是立即带其前来江西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彭新治疗团队为其进行手术切除,术后经病理检查最终诊断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横纹肌肉瘤是什么?

横纹肌肉瘤(简称 RMS)是儿童最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来源于向横纹肌分化的原始中胚层间叶组织。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好发部位依次为头颈部、躯干(包括泌尿生殖系统)和四肢。

耳朵反复流脓...... 警惕横纹肌肉瘤
图:真皮内见大量增生的肿瘤细胞

根据 2020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软组织肿瘤分类,横纹肌肉瘤在病理上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胚胎型横纹肌肉瘤(ERMS):最常见,约占横纹肌肉瘤的一半。该病多发生在 10 岁以下的儿童,常发生在头颈部、泌尿生殖道和盆腔腹膜后,尤其是眼眶、耳道、膀胱等部位。

腺泡型横纹肌肉瘤(ARMS):较常见,多见于 10-25 岁的青少年,常发生在四肢深部软组织和躯干,预后相对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差,早期可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需要综合性治疗。

梭形细胞/硬化性横纹肌肉瘤(SRMS):相对少见,多见于儿童,最常见部位是睾丸旁区域,其次是头部和颈部。

多形性横纹肌肉瘤(PRMS):非常罕见,主要发生于成人,多发生于下肢和躯干,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最差。

横纹肌肉瘤有哪些症状?

横纹肌肉瘤多表现为迅速生长的软组织包块,其他症状取决于肿瘤部位,眶内肿瘤可引起眼球突出、复视等,中耳肿瘤可有耳流脓、外周性面神经瘫痪,胆道肿瘤可引起梗阻性黄疸,少数患儿骨髓转移可引起白血病样症状。

横纹肌肉瘤如何确诊?

对于身体的任何包块或各种体液(如脓液、胸腹水等)都需要进行病理检查,进一步确诊:是炎症还是肿瘤?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

耳朵反复流脓...... 警惕横纹肌肉瘤

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包块的位置及侵犯的范围,为手术提供理论依据。

横纹肌肉瘤能治愈吗?

横纹肌肉瘤是可以治好的。

事实上,横纹肌肉瘤的生存率并不低,5 年的总体生存率约为 70%。对于恶性肿瘤来说,一般能够达到 5 年无病生存的话,再复发的可能性非常小,可以视为临床治愈。

横纹肌肉瘤预后和患者年龄、病变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亚型、临床分期、分子学改变等都相关。儿童横纹肌肉瘤总体预后好于成人。

肿瘤直径 ≤ 5 cm,发生在眼眶、非脑膜旁头、颈部、非膀胱/前列腺泌尿生殖道,手术完整切除都是预后良好的因素。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