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6-05
原创

合肥京东方医院科普 世界遗尿日 | 午夜崩溃瞬间:孩子又尿床了……

「女儿 5 岁了,最近尿床,之前不这样呀!」

「儿子快 7 岁了,还总是尿床,真的快愁死了!」

「我们 11 岁了还尿床,一晚上尿两回,牛奶不敢喝,西瓜不敢吃,试过很多办法了,马上要上中学了,可怎么住校啊!」

……

很多家长都被孩子尿床的问题困扰,在午夜体验成年人的「崩溃瞬间」。「世界遗尿日」,就来和大家聊聊孩子尿床这些事儿。

合肥京东方医院科普 世界遗尿日 | 午夜崩溃瞬间:孩子又尿床了……

大孩子老尿床是病吗?

答案是肯定的,临床上有一种疾病叫「遗尿症」。据统计,夜遗尿 患病率很高,约 16% 的 5 岁儿童和 10% 的 7 岁儿童患有遗尿症,并且有 2-3% 左右的患儿会一直持续到成年,成为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儿童夜遗尿的诊断需抓住疾病要点:

年龄 ≥ 5 岁(5 岁作为判断儿童夜遗尿的年龄标准虽带有一定主观性,但其却反应了儿童排尿控制能力的发育程度)。

睡眠中经常不自主排尿,每周至少 2 次(偶尔的疲劳或临睡前饮水过多而遗尿的除外),并至少持续 3 个月。年龄较大的儿童诊断时可适当放宽标准。

为什么孩子会得遗尿症?

遗尿的病因有很多种:

睡眠觉醒障碍,入睡后大脑清醒能力低,不能很好接收到由胀满尿液的膀胱发出的请求排空信号。

「抗利尿激素」夜间分泌偏少,导致夜间还产生和白天一样多的尿液,超过了膀胱的容纳能力。

膀胱的容量不够;或者膀胱太过活跃、包容性不够,稍微有些尿液就要收缩排空。

除此以外,遗传因素、便秘、某些饮食习惯、不良作息习惯、心理因素等也可能造成孩子夜遗尿。

合肥京东方医院科普 世界遗尿日 | 午夜崩溃瞬间:孩子又尿床了……

遗尿症怎样干预?

儿童遗尿问题经常被低估,但它带给患病儿童的危害巨大,严重影响患儿自尊心与自信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空想与孤僻等心理异常,甚至导致人格障碍。有研究表明,尿床是儿童的第三大创伤事件,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

有不少家长对于夜遗尿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认为这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会自愈的疾病,而不去寻找治疗,或者「病急乱投医」,患儿无法得到正规的诊疗,甚至有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过错,而责骂打罚孩子。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孩子的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而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尿床不是任何人的错,这是一个常见的疾病症状,它能够且应该得到妥善治疗。

家庭干预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鼓励孩子白天正常饮水,但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晚餐要清淡,睡前 2-3 小时不要进食,睡前 2 小时不要饮水或食用粥、汤、牛奶、水果等含水分较多的食物。

便秘也会引起孩子尿床。 因而对于便秘(不能保证每天 1 次大便,解大便时费劲都属于便秘)的孩子,应尽量保持大便通畅。平日注意多吃蔬菜水果粗粮谷物等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每日保持定时大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对于便秘较为严重的患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一些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帮助孩子排便。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晚上不可睡得过晚,应在睡前让孩子保持安静状态,可以陪伴孩子读故事书或绘本等,不可让孩子剧烈活动,不可看惊险紧张的影视片,以免使孩子过度兴奋。无论孩子是否有尿意,在睡前都应该让孩子去厕所排尿,养成良好习惯。

夜间唤醒:患儿入睡后家长可根据患儿平时夜间尿床的时间对孩子进行定时唤醒,建立夜间定时起床排尿的条件反射,养成定时的排尿习惯。但要注意排尿时要让孩子完全清醒,如果孩子夜间不能完全叫醒,无法像白天一样排尿,家长不要叫醒孩子,更不可辅助孩子床上排尿,否则会加重孩子错误的条件反射,不利于孩子治疗。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外阴卫生,尤其是包皮长、包茎的男孩,以减少局部刺激。

合肥京东方医院科普 世界遗尿日 | 午夜崩溃瞬间:孩子又尿床了……

医疗干预

家庭的干预会对孩子的夜遗尿有一定的帮助,但还是建议家长积极与医生沟通讨论。目前,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及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推荐的治疗方案常有两种——

药物治疗:「去氨加压素」是一种天然抗利尿激素,主要作用之一是将夜间尿量减少至正常范围内。它是一种口服的片剂,只需要每天晚上睡前服一次,比较方便安全,起效快,可以连续服用到孩子的尿床症状缓解。

遗尿报警器:报警器可以感受到湿度变化,当床单或睡衣浸湿时会触发报警器,发出警报声而唤醒患儿起床排尽余尿,这样反复训练使孩子最终能自己感受到尿意而自觉醒来排尿。

尿床不是孩子的错,我们要给孩子多一些关爱和进步空间,全家要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坚持不懈。相信在家庭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一定能睡的安心,让妈妈放心!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