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5-31
原创

脑卒中、脑梗死、脑中风是一回事吗?远离它们,需要注意这 5 件事→

脑卒中、脑梗死、脑中风是一回事吗?远离它们,需要注意这 5 件事→
脑卒中、脑梗死、脑中风是一回事吗?远离它们,需要注意这 5 件事→
< 案例展示 >

近日,成都誉美医院收治了一名突发头晕的中年男性患者,该患者早晨起来后突然感到头晕头痛,还伴有恶心、呕吐,站立不稳等症状,经过长时间休息后仍不能缓解,遂送入成都誉美医院进行诊治。

经过医生详细询问症状及其既往病史,并结合相关检查,诊断为「基底动脉尖综合症(TOBS)」。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脑梗死当中比较常见的严重类型,是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干血管病,约占脑梗死的 7.6%。

什么是脑梗死?

脑梗死又称为脑梗塞、脑梗,属于脑卒中(俗称脑中风)的一种。脑卒中包括两种,一种是由血管堵塞引起,也就是脑梗死,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另一种是血管破裂所导致,称为出血性脑卒中。

所以,这位患者罹患的是脑卒中的脑梗死疾病范畴,即「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好在送医及时并未留下太大隐患,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病原理

基底动脉尖是脑部的主要动脉之一, 主要分为脑底动脉环、脑桥基底部、脑室基底部、小脑上动脉等, 是重要的组织结构, 包含呼吸、心跳的中枢,可以起到供应脑部血液的作用。

基底动脉尖由左右两条椎动脉在脑桥下缘汇合而成,即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通过其分支供应中脑、丘脑、小脑上部、颞叶内侧和枕叶。

该综合征是以中脑损害为主要表现,伴有丘脑、枕叶、颞叶内侧、小脑上部等处的缺血性损害。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

1. 眩晕常为首发症状。

2.「波动性」意识障碍。发病过程中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清醒后又出现间断性意识障碍发作,偶有睡眠障碍。

3. 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系动眼神经核受损或动眼神经根受到压迫牵拉。

4. 较轻的肢体瘫痪。丘脑水肿会影响内囊的后肢,往往为不完全瘫痪,恢复也较快,而偏身感觉障碍持续时间较长。

5. 视觉障碍视物模糊、视野缺损、幻视症状。

6. 急性认知功能障碍。颞叶内侧受累,边缘系统内侧回路中断。

7. 行为异常。丘脑损害,易出现人格改变、谵妄等。

本病经早期积极地溶栓、取栓及抗自由基治疗等综合治疗,可以极大地减少死亡,减轻致残,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脑梗死在生活中并不陌生。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每 6 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死于脑梗。

而在我国,每年大约有 153 万人患有脑梗,这个数字令人十分震惊,所以脑梗的防治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关注和参与。

如何预防脑梗死?

脑梗是脑血管因为缺血缺氧而造成脑组织的坏死,与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以及不良生活习惯有关,一般可以从饮食、运动、心理预防、疾病筛查等方面来进行预防。

1、饮食习惯调整:脑梗死一定程度上与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有较大关系,所以需要调整饮食习惯。建议日常以低盐、低油、低脂、低糖食物为主,有利于降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的发生率,从而起到预防脑梗死的作用。

2、适当运动:肥胖也是诱发脑梗死的因素之一,因此,在调整饮食习惯、控制进食量的前提下,还应进行适当运动。如慢跑、瑜伽、游泳、跳绳、举重等。

3、定期体检: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可以 6-12 个月检查一次,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尽早进行处理。

4、治疗高血压:如果本身患有高血压,会增加脑梗死出现的概率,需要遵医嘱服用相关药物控制血压。

5、治疗糖尿病:如果患者本身就存在糖尿病,出现脑梗死的可能性比较大,此时需要到医院积极治疗糖尿病,从而起到预防脑梗死发生的作用。

如果存在头晕、肢体持续性发麻等症状,应尽早到医院就诊,通过检查明确情况,早预防早治疗。

5 月 25 日是世界预防中风日

中风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一日发生就有致死或者致残风险。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

所以,为了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大家一定要好好注意生活习惯,学习脑卒中相关知识,避免中风。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