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5-31
原创

京医科普:发病率已跃居全国第二!警惕身体的这 5 个异常,当心是癌症信号

5 月 29 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肠道作为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及消化器官,对人类健康及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在升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

肠癌为什么越来越多?肠癌来临时有哪些「信号」?又该如何预防?今天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结直肠癌发病率全国第二

为什么肠癌越来越多了

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最新恶性肿瘤流行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正持续攀升,已成为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种,死亡率排在第五位。据统计,2020 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约 55.5 万例,为全球新发结直肠癌的 1/3。

肠癌越来越多,其实离不开以下几个原因。

01 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随着年龄增加,肠癌的发病风险显著提高:50 岁时发生率约是 50/10 万,60 岁时发生率约是 95/10 万,70 岁时发生率则达到 250/10 万,80 岁时发生率更高达 375/10 万,是 50 岁时的 7.5 倍。

02 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

常见消化道癌症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关联,包括抽烟、饮酒、饮食不健康、缺少运动等。

03 筛查不足的问题

《柳叶刀》的相关文献表明,任何类型的肠息肉都可提升肠癌罹患风险。其中,无蒂锯齿状息肉、绒毛状腺瘤以及管状绒毛腺瘤会显著增加肠癌的死亡几率。而发现肠息肉,主要得依靠肠镜检查,但在我国肠镜筛查意识并不高。

出现「三多两痛」

要警惕肠癌

早期结直肠癌,5 年生存率高达 90%。而晚期治疗,5 年生存率只有 12%。所以,早点发现肠道的「求救信号」很重要。如果你的身体出现「三多、两痛」的症状要警惕!

排便次数的异常增加

正常人每天大便次数在一到两次左右,但当恶性肿瘤占据了肠道内的空间后,对肠道黏膜造成了一定刺激,导致患者便意频繁,总有大便没拉完的感觉。

如果最近大便异常频繁,且腹泻、便秘交替出现,或者是大便发生了细条状、扁条状等改变,就要立刻对肠道进行检查。

放屁次数异常增多

如果最近放屁异常频繁,并且伴随刺鼻的臭味,那就需要警惕肿瘤出现了。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和肿瘤位置有一定关系,如果肿瘤出现在直肠并接近肛门的话,即便是肿瘤体积并不大,也容易发生直肠阻塞情况,从而导致放屁频繁。

便血次数增多

肠道发生癌变会导致消化道出血,另外大便在和恶性肿瘤表面摩擦的过程中,也会导致表面的溃破和出血。

肠癌和痔疮导致的鲜红血液完全不同,肠癌的便血主要以黏性血液大便、大便一侧带血为主,而且患者还会出现大便发黑的情况,这也是消化道出血的信号。

腹部疼痛

当恶性肿瘤引发肠道梗阻之后,患者就会有腹胀、腹痛等症状,其中腹痛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疼痛部位往往在患者的中下腹,疼痛程度也不相同,腹痛也会越来越明显,从阵发性发展为持续性。

肛门处疼痛

如果肿瘤是发生在肛门附近的话,比如直肠内肿瘤就会导致肛门有坠胀、疼痛的感觉,同时还会伴随大便习惯改变,异常消瘦等症状。

学会三招

教你远离肠癌

定期检查

除了上面提到的 5 大症状,还有较多的人是无症状的,一旦有症状,往往就已经出现便血或肠梗阻,此时很可能已经错过良好的治疗时机!

因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肠镜也是目前最准确的肠癌筛查方法之一。建议 40 岁以上的人群每 5 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对于高危人群,复查的时间间隔可能会更短,建议在 1~3 年内进行第一次复查。另外,如果有家族性息肉病史或其他肠道疾病,也需要更加频繁地进行肠镜检查。

提醒:常规体检不能代替肠镜检查,不要认为每年体检了就不用做了哦。

京医科普:发病率已跃居全国第二!警惕身体的这 5 个异常,当心是癌症信号

注意饮食均衡

平时不可偏食肉类,要减少腌制食品、油煎炸食物的摄入;忌烟酒;谷、肉、果、菜应杂食之;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 A、C 及纤维素的食物。

不久坐,多运动

轻身体活动者,例如长时间坐在办公室的人群是肠癌的高危人群。建议大家避免久坐,每隔 30~60 分钟起身活动一下,做一些简单的拉伸动作,可以减轻久坐带来的压力;多运动,每周应保证有 5 天进行至少 3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

京医科普:发病率已跃居全国第二!警惕身体的这 5 个异常,当心是癌症信号

-本期审核医生-

京医科普:发病率已跃居全国第二!警惕身体的这 5 个异常,当心是癌症信号

乔丽娟

成都京东方医院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