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5-29
原创

新生儿频繁呕吐,可能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近日,一名出生 14 天的宝宝因频繁呕吐,体重越来越轻,家长带其前来江西省儿童医院就诊。经过 B 超检查后被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经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后,目前,宝宝可正常进食并康复出院。

什么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一种由于幽门管基层异常增生肥厚,使幽门管腔狭窄并延长而引发机械性不全梗阻,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外科疾病。简单来说是指孩子的幽门管变得很厚、很宽,导致食物通过困难引发梗阻。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有哪些表现?

通常来说,宝宝在出生 2-4 周后可能开始出现频繁呕吐,呕吐进行性加重,呈喷射状呕吐,且呕吐后有强烈的进食欲望,则是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症状表现。

新生儿频繁呕吐,可能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此外,宝宝右上腹可触及橄榄样包块,且出现营养不良、消瘦、体重增长明显减慢甚至下降的情况时,家长也需要警惕。

如何诊断和治疗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B 超是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重要手段。正常幽门的厚度应不超过 3 毫米,厚度超过 3.5 毫米即可诊断。通过 B 超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幽门的大小、形状以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从而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新生儿频繁呕吐,可能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对于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最有效的是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术后 6 小时可开始喂糖水,无呕吐即可喂奶并逐渐加量,2-3 日可加至足量奶水。

需要注意的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不能自愈的,必须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新生儿期是宝宝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们要密切关注宝宝的饮食、排便、睡眠等各方面的情况。若小月龄的宝宝出现反复呕吐的情况,家长们一定要警惕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可能。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