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5-29
原创

肿瘤防治科普:关于儿童白血病那些不得不说的事

「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每到儿童节,儿科病房的才艺表演,一定少不了这首歌。

这个歌的每一句歌词都诉说着感人的故事,都记录着关于勇气和努力的瞬间……

2016 年,4 岁的小杰因为发烧、流鼻血到医院抽血检查,血常规显示贫血、血小板少、粒细胞低,医生说是「三系减少」,最好做个骨髓穿刺术,看看是不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妈妈对白血病知之甚少,但是从医生的话里,能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上听从医生的建议。医技人员在显微镜下能看到许多白血病细胞,仪器也检测出小杰的骨髓液里有 70% 都是白血病细胞,诊断为白血病。

小杰妈妈十分不解,孩子吃得好、睡得香,怎么会得白血病呢?虽然这几个月小杰经常和几个小朋友到正在装修的隔壁家玩,可是其他几个孩子并没有发现什么不舒服。

儿童为什么会得白血病? 这是所有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尽管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很多研究,但 引起白血病的具体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和以下几个危险因素有关

1. 感染:白血病有明显的季节特点,以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这可能和季节变化时感冒流行有关。感冒绝大多数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携带的癌基因可以和人自身的基因「嫁接」到一起,导致人的基因出现「错乱」,癌基因过度表达,与白血病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

2. 环境:空气污染,辐射,长期小剂量接触农药和涂料,大剂量接触重金属、煤焦油、汽车尾气,也和白血病的发生可能相关。

3. 药物:某些细胞毒性药物,比如白消安、环磷酰胺、依托泊苷等,可以诱发白血病。

4. 遗传易感性:「二次打击」学说认为,人体在胎儿期时,可能因为母亲病毒感染或服用药物等原因出现了第一次基因突变,这一次突变虽然不足以引起白血病,但是出生后如果接触其他危险因素,产生了第二次基因突变,会诱发白血病。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接触了同样的危险因素,却不是所有人都会发病。

5. 免疫缺陷:本身就存在免疫缺陷病的孩子,免疫力低,对癌细胞的清除能力弱,更容易出现白血病。

6. 生活方式:咖啡因、地沟油、不正规不卫生的零食、变种或变质的水果蔬菜,都会增加白血病的患病风险。

家人带着小杰奔波到外地大医院治疗了 3 年,在结束化疗后多次复查骨髓液,都显示找不到白血病细胞了,也就是达到了医学所说的「完全缓解」。如果停药 5 年内每次复查骨髓液,都能达到「完全缓解」,那么基本上可以认为彻底治愈了,因为 5 年以后再复发的概率非常非常低。

可是,仅仅停药 1 年,小开始说自己腿疼,妈妈以为是缺钙,补了维生素 D 和钙片,腿疼反而越来越厉害,于是带小杰来到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看病,医生询问完小杰的病史后,意识到这不是普通的缺钙引起的腿痛,立即给小杰复查骨髓液,结果显示白血病复发了。

经过化疗,小杰的骨髓恢复到「完全缓解」的状态,并在血液内科顺利完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小杰回到儿科恢复性治疗期间恰逢六一儿童节,在大家的鼓励下,小杰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合唱《孤勇者》,这是他最喜欢的歌,因为他也要像歌词唱的一样,做一个敢于冒险的英雄。

「他们说 要带着光 驯服每一头怪兽……」病房里,孤勇者的歌声又一次响起,这一次,有种特别的暖意,因为结束这次治疗,小杰就要像其他抗白成功的小朋友一样,回到课堂,回归属于他的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

疑问?

平时也有很多家长问,有什么办法能尽可能的预防白血病吗?

首先,母亲怀孕期间不要吸烟、喝酒,尽量避免感染、服用药物,按时产检,优生优育;

其次,孩子居住的环境要空气清新,尽量不要接触农药、涂料、甲醛、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零食,不吃变质食品,定期健康体检;

最后,家长要多留意孩子身上有没有皮肤出血点、骨痛、肿块、脸色苍白,或者出现反复发烧、体重减轻,如果发现这些预警表现,一定要及时到儿童血液肿瘤门诊就诊,医生会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必要时结合血常规、彩超、骨髓液的结果,综合判断孩子是不是白血病。

儿科专家提醒:

白血病这个怪兽并不可怕,只要经过规范的化疗、靶向药和免疫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低危、中危、高危的患儿长期生存率分别已经达到 95%、90%、70%,只有极少部分孩子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

每一个抗击白血病成功的小朋友,都是各自故事里的冒险英雄,带着勇气和努力,在学校里、操场上、生活中继续闪闪发光。在康复后的大部分孩子身上,完全看不出曾经磨难的痕迹。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