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5-28
原创

孩子突然「耳背」?警惕分泌性中耳炎

「他最近总是说耳朵好像被堵住一样,还有哗啦哗啦的响声,我们有时候跟他说话他也听不见……」最近一段时间,市民戴女士发现,自家孩子自从一次感冒之后,就出现了耳鸣、耳闷等症状,对周围的声音也越来越不敏感,经常会让别人大声说话,看电视时也把音量开得非常高。于是戴女士赶紧带着孩子来到湖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

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小朋友是患上一种叫做分泌性中耳炎的疾病,而该疾病会导致耳朵内部出现积液,阻碍了声音传导,从而影响了他的听力。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多发性疾病,春冬季多见,是引起听力损失的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该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是耳闷胀感、轻度听力下降。一些患儿还可能影响睡眠和情绪,造成言语发育迟缓、易激惹、反应迟钝、平衡问题或在校学习困难等问题。

为什么会得分泌性中耳炎?

01 咽鼓管功能障碍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外界的通道,它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持中耳腔和外面大气的压力平衡。当某些原因导致咽鼓管不通畅时,中耳腔内的空气就会被人体逐渐吸收掉,耳朵就开始发闷、甚至出现积液。儿童群体中,腺样体肥大是引起咽鼓管阻塞或咽鼓管功能不良最常见的原因。

02 感染

当孩子得了流感等感染性疾病时,鼻咽部的分泌物会增多,当鼻咽部存在大量细菌的时候,病原体就容易进入患儿耳部,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03 过敏反应

有过敏体质的患儿易患分泌性中耳炎。

04 免疫反应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这也是导致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是什么?

耳内有闷胀感或堵塞感

孩子可能会说耳朵闷,像有东西塞住,耳朵进水一样。

耳鸣

部分患者会出现耳鸣,多为间歇性,摇晃头部时会觉得耳朵里有流水的声音;打个哈欠,捏鼻子鼓气,耳朵里会有类似气泡的声音。但若液体黏稠,或液体已完全充满鼓室,就可能无此症状。

耳痛

起病时可有耳痛。小儿常在夜间发作,可表现为反复挠耳、哭闹不止,次日早上耳痛减轻,一般持续 1-2 天,耳痛即消失。慢性者耳痛不明显。

听力下降

有时会感觉听外面的声音很远,觉得自己讲话的声音在耳中「回荡」。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往往不能及时意识到自己的听力下降,听力障碍常被忽视。如果孩子出现看电视或玩手机时声音调大,听声音迟钝,对大人讲话不加理睬或注意力不集中,就可能已经出现了听力下降。婴幼儿则表现为对周围声音反应差、抓耳、易激惹和睡眠易醒。

如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01 药物治疗

抗生素:如果中耳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医生可能会开具适当的抗生素,以帮助控制感染。

糖皮质激素: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以减轻炎症和缓解中耳积液。

鼻腔减充血剂:如果鼻腔充血是导致咽鼓管通气不畅的原因,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鼻腔减充血剂,以帮助改善通气功能。

02 手术治疗

鼓膜切开置管术:对于严重的分泌性中耳炎,医生可能会选择鼓膜切开置管术。医生会在鼓膜上切开一个小口,将中耳内的积液清除,并在鼓膜上放置引流管,以便液体能够排出。

腺样体切除术:伴有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则需要切除腺样体。

如何预防分泌性中耳炎?

1、加强身体锻炼,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强机体抵抗力。

2、居室常通风、勤洗手,流感季节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3、避免擤鼻涕过度用力,擤鼻涕时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

4、对于患有鼻炎、腺样体肥大等疾病的人群,应定期至耳鼻咽喉科检查,降低引发分泌性中耳炎的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