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5-28
原创

夏天来了,进来学习一下溺水急救知识,以防万一!

从落水到失去意识需要多久?

3 秒 大量水会灌入你的耳膜;

10 秒 喉咙和胃部会因为进水引发咳嗽,水随着呛咳进入肺部,剧烈的撕裂感和燃烧感拉扯着你;

20 秒 你想要呼救,身材却本能的保护呼吸系统,根本无法发声;

40 秒 你想要继续挣扎,大脑却渐渐失去意识,甚至产生幻觉;

60 秒 将完全失去意识。

溺水最严重的后果是低氧血症,4 分钟将会对人体脑细胞带来不可逆的伤害,接下来介绍溺水后黄金四分钟的生死救援急救知识。

每年的 6-8 月是溺水的高峰期,溺水更是成为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据国家卫健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 5.7 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儿童就占了 56%,平均每天有 88 个孩子死于溺水。

溺水是指人在液体介质(如水、泥浆、冰水混合物等)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呼吸受阻、氧气供应不足,进而造成机体功能障碍乃至生命威胁的过程。

溺水被划分为 干性溺水湿性溺水,干性溺水指的是因喉部痉挛导致气道封闭,水并未大量进入肺部;湿性溺水则是指水进入肺部引起肺水肿、通气/血流比例失常等。然而,不论何种类型,施救的「黄金四分钟」至关重要,正确急救措施可以极大地提高生存率并减少后遗症。本文将介绍在这生死攸关的短短几分钟内,如何迅速、有效地进行溺水急救。

一、快速识别与响应

1. 发现溺水迹象:发现有人在水中挣扎、沉没、无法自行游动、面部朝下无反应、呼救声微弱或消失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判断为可能溺水。

2. 紧急呼救:第一时间大声呼叫求救,并拨打当地急救电话 120,特别要讲清楚具体地点、人数、状况等信息,请求专业医疗援助。

夏天来了,进来学习一下溺水急救知识,以防万一!

二、快速救援

1. 确保自身安全:施救者在下水前必须考虑自身游泳能力、水况及是否有合适的救生设备。切忌盲目下水,以免造成二次事故。

2. 就近取材救援:可向遇溺者投递救生圈、救生绳、竹竿、漂浮物、衣物等,进行借物救援或抛物救援,引导溺水者抓住并拉向岸边。

3. 专业人员水中救援:专业救生人员具备救人技能且情况紧急,施救者应采用蛙泳或侧泳接近溺水者,从背后接近以防止被抱住,控制好两人距离,以拖拽或夹胸的方式将其带往岸边。

夏天来了,进来学习一下溺水急救知识,以防万一!

三、上岸后紧急处置

(黄金四分钟内)

1. 快速脱离水面:

将淹溺者尽快移至安全地带,平放在坚实地面。

2. 初步生命体征检查:

• 意识状态:轻拍肩部,大声呼唤判断是否清醒。

• 呼吸:观察胸部起伏、听呼吸音、感觉气息,判断有无自主呼吸。

• 脉搏:检查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判断有无心跳。

3. 心肺复苏(CPR):

• 无呼吸无心跳:立即启动心肺复苏,按照「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早期除颤」的顺序进行。

• 开放气道:由于淹溺者核心病理是缺氧,尽早开放气道,清除口鼻异物,采用仰头抬颏法,保持气道畅通,在进行 CPR 的同时或之前,迅速清理溺水者口腔及鼻腔中的水草、泥沙、呕吐物等阻塞物,避免影响呼吸。

• 人工通气:捏住溺水者鼻翼,对口吹气,每次持续约 1 秒,观察胸部起伏确认气体进入。按压与通气比例为 30:2,即 30 次胸外按压后给予 2 次人工呼吸。

• 胸外按压:在溺水者胸骨下半段,以每分钟至少 100-120 次的频率进行深度按压,按压幅度约为 5-6 cm。

• 有呼吸无心跳:仅进行胸外按压,无需人工呼吸。

4. 使用 AED:

如果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用,按照设备语音提示操作,尽早进行电击除颤。即使在 CPR 进行中,也应尽快获取并使用 AED。

夏天来了,进来学习一下溺水急救知识,以防万一!

四、后续急救与转运

1. 持续 CPR 直至专业人员到达:除非明确有他人接手或溺水者恢复自主呼吸与心跳,否则不停止 CPR。

2. 保暖措施:覆盖毛毯或衣物,防止溺水者因体温过低加重病情。

3. 配合专业急救人员:向到场的医护人员详细报告已采取的急救措施及溺水者状况,协助进行进一步救治和转运。

注:图片来源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

仅用于公益传播,再次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供稿:急诊科 丘丽红、李娇

市健康科普专家审核:何忠

编辑:冯杉杉、李若昊

初审:曾立忠

终审:徐进、何武东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