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5-28
原创

触目惊心,连续两名儿童遭遇意外

近日,珠海市妇幼保健院 PICU 收治了 2 名特殊的儿童,这两个小朋友是同一天遭遇不同车祸各自从基层医院送来救治的,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内脏挫裂伤和多发骨折。

其中一名 2 岁多男童在小区内被小轿车两次碾压左侧躯干,造成肺挫裂伤及大量气胸,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另 1 名 6 岁女童和父亲骑电动车和小轿车发生碰撞,造成肝挫裂伤和多发骨折。万幸的是,2 名小朋友均已脱离生命危险,目前在恢复阶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显示,道路交通伤害是我国 1-14 岁儿童的第二位伤害死因,据统计,学龄前儿童与小学生群体因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每年超过 1000 人,受伤 7000 余人。涉及小学生交通事故致死原因中,颅脑损伤占 74.08%,占绝大多数,其次是胸腹损伤和创伤失血性休克,分别占 10%、5.47%。

儿童交通事故伤害令全社会都为之揪心,每一个数字背后,不仅代表着茁壮花朵的凋零,还代表着整个家庭的破碎和父母终身的悲痛,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损失。从发生事故的行为来看,小学生在出行过程中的横冲直撞或突然猛跑、未满 12 周岁骑自行车、过马路时中途折返、闯红灯、乘坐电动自行车不佩戴安全头盔、乘车时将头手伸出窗外等行为是事故的众多诱因。

如何预防儿童交通事故?

1、学龄前儿童

学龄前儿童是行走时发生车祸的高发人群,也是骑三轮车发生车祸的危险人群,在机动车车祸乘员受伤者中,也有低龄儿童。对此有以下建议:

1)对婴幼儿加强看管,不要让孩子在人多车多的路上独自行走。

2)在托儿所幼儿园进行交通安全常识的普及宣传。不少经常接受安全知识教育的孩子不但自己注意交通安全,还能提醒家长遵守交通法规,过马路不闯红灯、不逆行、不超速行车等等。

3)孩子上马路要走人行道,而且一定要有家长陪伴,横过马路时家长要牵着孩子的手行走。

4)不要让孩子骑三轮车上马路旁的人行道、机动车道和狭窄的马路。

5)黄昏以后不要让孩子在有其他车辆通行的地方骑车。

6)要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交通安全常识,并从成年人的行动中懂得如何采取安全预防措施。

7)带孩子乘车要给孩子系上安全带,家长也要系上安全带。儿童出行应使用专门的儿童安全座椅,可用安全带固定在车上,以减少儿童乘车的不安全因素。

2、学龄儿童

低年级儿童(6 岁至 9 岁)发生步行交通事故的较多。对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建议采取措施:在学校开展交通安全知识教育,使学生懂得如何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1)学校应采取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如学校门前的路口设专人执勤,在学生上学和放学时护送学生过马路。

2)教育学生不在马路上奔跑,不紧挨着停在路口的车辆过马路。

3)12 岁以下的儿童不骑自行车上马路。

4)骑自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不抢行、不逆行、不骑车带人。

5)定期对自行车进行检修,以避免因车闸失灵等原因发生交通事故。

6)禁止学生骑车撒把、下坡不捏闸和骑车下台阶的行为。

3、儿童乘车一定要系安全带

不少父母认为,乘车时让孩子坐在自己的怀里,用双手紧抱着孩子就能够为他们提供最好的保护。事实上,即使在车速很慢的情况下,这种做法也不一定管用。一个孩子在高速撞击事故当中产生的冲力,相当于一头大象的重量,家长应该将儿童正确固定在儿童安全座椅上,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安全带的保护。

「六一」儿童节将至,遵法守规、安全出行、平安健康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供稿:PICU 黄翩翩

编辑:冯杉杉、李若昊

初审:曾立忠

终审:徐进、何武东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