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5-20
原创

新生儿黄疸,需要暂停母乳喂养吗?

亲爱的新手爸妈们,你们是否也曾经为宝宝皮肤和眼白出现的黄色而担忧过呢?这其实是新生儿黄疸的表现哦!

别担心,大多数宝宝都会经历这个阶段,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并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中非常普遍 (50%~70%),通常出现在新生儿出生 2-3 天后,而造成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是血液中胆红素过多。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需要大量血细胞来传输氧气,那时是由胎盘来代谢处理掉老旧的血细胞,其中的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一种产物,叫作胆红素。

当宝宝出生后,胆红素由宝宝的肝脏来处理,然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出生的头几天里,宝宝的肝脏功能还不够完善,所以在血液中会有胆红素累积,造成宝宝的皮肤及眼白出现黄色。

新生儿黄疸分为 生理性黄疸  和 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大多数宝宝出生后 2~3 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第 4~6 天为高峰。足月儿的黄疸在第 2 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第 3-4 周内消退。宝宝的器官发育一切正常。这种黄疸会在两周内自然消失。

生理性黄疸又分为两种特殊类型——母乳性黄疸(母乳喂养造成的)和 饥饿性黄疸(母乳喂养不足造成的)。

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 (发生率不到 3%) 是生理性黄疸消退后还仍然持续的黄疸。宝宝的胆红素会在 14 天后再次升高,黄疸可能持续 3~12 周。如果此时母乳喂养很顺利,宝宝喝足了母乳,黄疸还是降不下来,那么宝宝有可能是母乳性黄疸。

这时妈妈们遇到了一个小疑惑

母乳性黄疸是否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呢?

不需要! 尽管可以这么做,但不是必须要停止母乳喂养。预防和治疗黄疸,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黄疸,喂母乳或者配方奶,充足的喂养很重要。母乳喂养的宝宝,尤其是 38 周前出生的,更容易得黄疸。有黄疸的宝宝更需要充足的喂养,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对奶量没法把握,建议采用挤奶瓶的方式进行喂养,以确保孩子喝到足够的奶。妈妈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体重和大小便的次数来判断喂养是否充足,如果母乳喂养时大便每天 3~5 次,配方奶 1~2 次,小便 6~8 次,体重增长很好,就说明喂养充足,黄疸也就不那么让人担心了。

饥饿性黄疸: 当宝宝摄入不足时,可能导致血清中的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

饥饿性黄疸并不一定是真正的饥饿导致的,很多时候因为喂养不足,排便太少,就不能有效地排出胆红素,进而会导致生理性黄疸变得严重了,常发生在出生后第 1 周。治疗方面,由于喂养不足造成的黄疸,当然是增加喂养,严重时也要接受蓝光治疗。   

病理性黄疸:

宝宝患有疾病或存在健康问题,比如胆管闭锁、和妈妈血型不合、病毒/细菌感染等。通常病理性黄疸足月儿在生后 24 小时以内,早产儿在 48 小时以内出现黄疸。

黄疸进展快,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 2 周以上,早产儿超过 4 周,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并伴有其它症状,如呕吐、肤色苍白、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发烧、小便变浓茶色、大便颜色变白等等,当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达到一定水平,突破了血脑屏障进入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就会出现核黄疸和慢性胆红素脑病。这种病理学变化是永久性的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神经认知和运动功能障碍。除了需要针对严重黄疸进行光照治疗外,甚至需要换血治疗来避免黄疸对听力或者大脑的损害。

看到这里,妈妈们别急

——了解真相,科学哺乳。

那么,如何降低新生儿黄疸的风险呢?

这里有几个小建议:

1、母乳喂养仍然是我们的首选,可以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和增强免疫力。

2、做到多喝奶多排便,妈妈需要每天至少喂 8~12 次,即每 2~3 小时喂一次。如果是配方奶喂养,每天需要喂 6~10 次。研究发现,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喂养次数少于 8 次,会大大增加宝宝患黄疸的概率 (25.4%vs5.7%),总胆红素水平也显著高于那些每天喂养 8 次以上的宝宝。

3、喂养量可以参考以下数据。

新生儿黄疸,需要暂停母乳喂养吗?

4、科学晒太阳,夏天早上 7~9 点,下午 5~6 点,其他季节选上午 9~10 点,下午 3~5 点,大约每天 2~3 次,每次 10~15 分钟。晒太阳时,我们要给宝宝戴上眼罩和穿好纸尿裤哦。晒完太阳后,我们要给宝宝补充水分,也就是加强喂养。

5、经过以上处理后发现宝宝黄疸持续不退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建议。

供稿:产休区北  何慧平、邓彩霞

市健康科普专家审核:姜春明

编辑:冯杉杉、李若昊

初审:曾立忠

终审:徐进、何武东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