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4-25
原创

为何孩子老让抱,背后的需求家长了解吗?

「自从宝宝出生后,一家人的臂力都大了许多。」「宝宝就是喜欢让抱着,在家让抱、出门更要让抱。」「有宝宝车也不坐、自己也不愿意走,不抱就各种哭闹。」宝宝经常要求家长抱着,这可能是不少家长甜蜜的烦恼。

宝宝让抱的背后是对家长的依恋,是他们建立内心安全感的方式,但对于过度依赖家长怀抱的宝宝,家长在尽量满足宝宝需求的同时,也要注意帮助他们建立好自信和安全感。

1 岁宝宝让抱:

获得安全感满足感

一岁左右的宝宝通过寻求家长的拥抱,来获得内心的安全感和满足感,这也是对家长有需求的一种表现。每个人的依恋系统,即一个人如何在幼儿期建立和塑造关系的内在「蓝图」,都基于与第一位支持者的经历。对一份安全和值得信赖的亲密亲子关系而言,一方面父母要给予宝宝的身体接触,另一方面父母要提升对宝宝压力信号的敏感度。

提示:对于这个年龄的宝宝,家长在抱宝宝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方式:

对于月龄较小的婴儿,颈椎和脊柱还没有发育完全,腕抱式能免去婴儿的脊柱造成损伤;

家长用右手把婴儿的后背、头部、颈部托住,然后用左手辅助托住婴儿的其他部位,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将婴儿从床上抱起来;

对于老人和体力不支的妈妈,不要伸展手臂去抱宝宝,在抱宝宝之前先使宝宝靠近胸口,这样可以省力很多。

注意,家长在抱宝宝的时候,不要过大幅度的来回摇晃,新生宝宝的大脑,并没有发育完全,而且他们的头盖骨也没有完全闭合,很容易受到伤害。如果家长过度摇晃宝宝,容易使宝宝脑部及血管的部位出现撞击或者破裂,导致大脑受到伤害。

2-3 岁宝宝让抱:

对家长产生了依赖性

2-3 岁宝宝让抱:对家长产生了依赖性有的宝宝已经获得了满足感,但却仍喜欢家长抱,往往是因为产生依赖,间接反映出了宝宝的独立意识较弱。

有的宝宝可能有外人在场时喜欢家人抱,甚至会把小脑袋埋在家长的胸口前,但没有外人在场时,不需要家长抱,或者喜欢家长抱着,但却不会做出把脑袋埋在家长胸前。这和宝宝性格内向有关,这也是一种寻求家长安慰的方式。

提示: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家长可以参照以下做法:

一是原地抱,安抚情绪。 宝宝有情绪时讲道理很难起到作用,可以先安抚后讲道理,原地抱,拍拍背安抚好了以后再让他自己坐小推车。

二是帮助宝宝转移注意力。 当宝宝要求家长抱的时候,家长不妨可以通过转移宝宝注意力的方式,去婉拒宝宝这一要求。比如,宝宝在室外玩耍不愿意走路时,家长可以通过周围一些有趣的事物,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碰到的可爱小狗、看到的花花草草等,都可以引导宝宝去关注,宝宝产生兴趣之后,可能就忘记想要家长抱着走路的想法了。

三是自己走路或者坐小推车到达目的地后给予奖励。 和宝宝商量让其自己坐小推车而不是家长抱,如果完成,就可以奖励爱吃的零食或其他。 

4-5 岁宝宝让抱:

确认妈妈的关爱

这个阶段的宝宝有强烈的情感需求,会通过时不时索要抱抱来确认妈妈一直关爱着自己,用拥抱给予宝宝回应,会让宝宝感到安心与满足;有的宝宝要抱则是因为肌肉比较松弛,肌肉力量不足,走路会累。此外,大人走路有时就只是走路,而小朋友是不愿意单纯「赶路」的,如果小朋友觉得路程中不好玩,自然就不愿意走路了。

提示:家长可以和宝宝比赛走路,在保证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和宝宝比赛看谁走得远;也可以拿小动物举例子,比如说鱼自己在水中游,鸟儿自己在天上飞,宝宝也应该自己走路。此外,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升宝宝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赞美宝宝。 欣赏就是爱,可以用「看到行为+说出感受+正面形容」的方法去赞美,比如,宝宝给妈妈倒了水,妈妈很开心,你是一个懂事的好宝宝。

及时回应。 不管家长能否及时满足,都应该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第一时间反馈,比如,等妈妈两分钟,妈妈很快就来。

凡事商量。 如果家长对宝宝需求的反馈是「不同意」,需要给出充分的理由,并提供修正后的「选项」。比如,宝宝想看动画片,可以告诉他看久了动画片对眼睛不好,只能再看 10 分钟。

接纳宝宝的情绪。 宝宝的情绪没有对错,应该被家长允许有这样的情绪,并给出有利于平复情绪的反馈。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