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3-27
原创

【科普】面对校园霸凌,家长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

近日,网络上曝光了一起令人愤慨的校园欺凌事件,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关注。

【科普】面对校园霸凌,家长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
图源于微观肥乡

河北省邯郸市一名 13 岁的中学生小光(化名)长期受到三名同班同学的欺凌,其中一人还是小光的同桌。3 月 10 日,这三名同学竟然合伙将小光残忍杀害,并使用铁锹破坏其面部容貌,最后将其遗体掩埋在废弃的蔬菜大棚内。令人震惊的是,作案后,这三名同学依然如常回家休息、上学、游戏,表现得毫无愧疚之心。当警方介入调查时,他们更是联手编造谎言,企图误导调查方向。最终,他们的罪行败露并被捕,但在看守所中,他们仍表现得漠不关心,面对镜头甚至露出笑容,这种态度令人愤怒和悲痛。

「长期欺凌」——「杀害」——「毁容」——「掩埋」……

每一个词都是如此灭绝人性! 

对于小光因遭受欺凌而不幸离世的事件,我们深感痛惜和悲愤。在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在被长期欺凌的过程中,小光是否曾发出过求救信号?他是否曾获得过及时而有效的援助?他的长期受欺凌的状况,是否曾被家长和老师所察觉并采取行动?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以便从根本上预防类似悲剧的再次发生。

不少家长看到新闻,内心深感不安。身为父母,我们肩负着守护孩子安全与健康的重任。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应如何应对,以确保孩子们的安全与福祉呢?

一、帮助孩子识别校园欺凌

过去,我们认为校园欺凌就是打人,现在随着孩子们的心智越来越成熟,校园欺凌的发生也越来越隐秘,校园欺凌的形式也越来越不容易被察觉。

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欺凌呢?

【科普】面对校园霸凌,家长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
图源:全国少工委

(一)身体欺凌:

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和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

(二)语言欺凌:

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和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三)关系欺凌:

恶意排斥、恐吓、威胁、逼迫和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

(四)网络欺凌:

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诽谤他人和散布谣言或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总之,当学生之间,因年龄、身体条件或人数上的优势,蓄意或恶意对另一方实施上述行为,或以其他方式实施欺压、侮辱,导致另一方遭受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时,该行为可判定为欺凌行为。

二、警惕孩子的异常表现

(一)拒绝上学

孩子突然说不愿上学,感觉在学校不开心,一提到要去学校了,总是会说头痛、肚子痛、腿疼之类的话,可能是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孩子烦恼,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

(二)情绪两极化

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阴晴不定,变得特别脆弱,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哭泣,或者特别暴躁,突然间大喊大叫。此时的孩子,或许想起来学校某些让他极其不舒服而又不敢直接表达的被欺凌的场景。

(三)抱怨同学

孩子老是向家长抱怨学校有同学针对他,这极有可能是孩子正在向我们寻求帮助,家长首先可以向学校老师核实,了解具体的情况。同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持续关注孩子的在校情况。

(四)身上伤痕

孩子放学回家后全身脏兮兮,身上出现或深或浅的伤痕。看起来明显是打斗的痕迹,即使孩子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此时家长也不能忽视,这极有可能就是孩子在学校遭受欺凌的明显表现。

(五)异常行为

孩子总是丢失个人物品,比如书本、水壶和文具盒等;经常被要求带零食去学校;总是说零花钱不够用,甚至出现偷钱的行为。家长需要提高警惕,建议家长前往学校了解情况。

(六)睡眠问题

孩子反复出现失眠、噩梦和尿床等问题,但反复检查都没有发现身体上的问题。家长需要留意到孩子是否在学校受到了欺凌。当孩子遭受校园欺凌时,内心十分的焦虑和自卑,无法向家人表达,慢慢演变成噩梦或遗尿等。

三、及时帮助遭遇欺凌的孩子

(一)安顿情绪

面对校园欺凌,家长不可避免出现愤怒等情绪,此时难以做出正确客观的判断,首先,父母尝试尽量保持冷静,减少过度的愤怒或伤心;冷静后再去处理事情。与此同时,以平稳的状态去安抚孩子的情绪,避免追问过多的细节, 可以减少对孩子可能造成的二次伤害,将对其日后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共情孩子

当发现孩子有被霸凌的现象后,不要一味地劝导孩子不与其计较,这可能会让孩子误以为是自身的问题,陷入自责或自卑中;也不要一昧地批评孩子为什么不去反抗,这可能会让孩子处于更深的恐惧中。我们应当与孩子共情,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他/她经历的并不是生活中一件寻常的事情,你对于他的经历一样感到难受和生气。

(三)冷静倾听

当孩子愿意主动讲述被欺凌时的细节时,家长需要保持冷静,仔细倾听并适度做出回应,你的冷静,将会让孩子深切地感受到,事态是可以被控制的。并且告诉孩子,父母是他/她的后盾,让孩子有安稳的感受。

(四)表达感谢

在孩子描述完事件经过,我们明确地告诉孩子,很感谢他/她有勇气把这件事情说出来,同时向他/她说明,只有他/她愿意谈这个事情,我们才有机会帮助到他/她。其中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是:「我知道你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告诉我这些,但是你依然愿意告诉我,谢谢你对我的信任!」

(五)反馈学校

家长通过孩子了解相关情况后,一定不能坐视不理,及时且客观地向孩子的班主任或辅导员反映事件过程,寻求学校的帮助,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孩子安全。

(六)树立自信

部分家长会一味要求孩子不要惹事,不要与其他同学产生矛盾,或者经常通过打骂等方式打压孩子的自尊,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在学校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在平时的引导中,我们应该教会孩子自尊自爱,提升自我保护的意识。当面对校园欺凌时,大声表达出「不」,采取必要时的自我防卫行为。

(七)加强社交

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往往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家长从小应当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能力,这对校园欺凌的影响能产生缓冲作用。

(八)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的情况比较严重或家长无法应对,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专业精神心理评估,给予科学系统的干预,通过医院、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协作,共同维护孩子的校园安全和心理健康。

四、教会孩子「三不」,预防校园霸凌

(一)不做受害者

(1)日常生活中,我们需教育孩子应避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如大量现金或高端手机,并避免在公共场合炫耀个人财物,以降低成为霸凌目标的风险。

(2)在校时,告诉孩子应避免独自前往厕所、楼道拐角或者学校附近巷子等校园欺凌多发地。若必须前往,建议结伴同行,以确保安全。

(3)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我们应教育教导孩子以宽容、理性、平和的态度解决矛盾,避免采取过激的行为方式。

(4)平日,我们应加强对孩子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同时重视身体素质训练,使他们在面临危险时能够自我保护。

(二)不做欺凌者

我们必须明确告诉孩子,绝对不允许通过辱骂、殴打、孤立等方式欺凌同学;若孩子屡教不改,可以严厉警告孩子,明确告诉孩子欺凌他人的严重的后果;此外,我们应引导孩子学习一些法律知识,让孩子知道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三)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1)孩子应坚决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2)面对霸凌事件,孩子不应采取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应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3)在能力范围内,孩子应提供援助,帮助被欺凌者摆脱困境。

(4)遇到霸凌事件时,孩子应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供稿:儿童心理卫生科 阮浩知、邓莉芬

编辑:冯杉杉、李若昊

初审:曾立忠

终审:徐进、何武东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