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2-21
原创

没有吃饱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了就有无数个烦恼!

每逢佳节胖三斤,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显示,我国超过一半成人超重/肥胖。吃,我所欲也,瘦,亦我所欲也,二者如何兼得?快看下面的小妙招吧,把吃出来的肥肉吃回去!

怎样才叫胖?

那些嘴里念叨胖的人往往都是令人羡慕的瘦子,究竟胖不胖需要用以下指标来评估:

(1)体质指数(BMI):是目前最常用的指标,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2。BMI 合适的范围为:18.5-24.0 Kg/m2;小于 18.5 Kg/m2 为消瘦;超过 24 Kg/m2 为超重;超过 28 Kg/m2 为肥胖。

(2)腰围(WC):在我国,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为中心型肥胖,说明内脏脂肪增多,会带来比单纯性肥胖更大的危害,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很多慢性病的源头。

(3)人体成分分析仪:单纯通过 BMI 判断超重或肥胖并不一定准确。例如很多运动员 BMI 超标,但他们肌肉含量多,并不是真正的胖。而有些 BMI 正常者,体内脂肪成分超标为隐形的胖子,用人体成分分析仪便可一辩真假。

减「肥」不减「肉」!

体重的下降是令人欣喜的,这个下降可能是水分的减少、脂肪的下降,但也有可能是肌肉的丢失。如果以肌肉丢失为主的体重下降对身体是有害无益的,因为肌肉过多丢失会导致代谢率下降、免疫功能降低、感染风险增加、肌无力等。

所以,在减重过程中要密切监测体脂含量,以每周体重下降 1 kg,每月体重下降 3-5 kg 左右为宜,以脂肪减少为主。

吃对也能瘦!

与其说吃多了会胖,不如说吃错了才胖,饮食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是摄入的总热量超出了人体的消耗,因此减重的原则是控制摄入总热量,小于每日消耗。

(1)碳水化合物

碳水是肥宅的快乐,是减肥路上的绊脚石,但也能成为减肥路上的垫脚石。减肥的时候主食是必须吃的,因为主食提供的碳水化合物负责供给机体能量,如果能量不足,机体便有可能将肌肉当作柴火去燃烧,使得肌肉流失,得不偿失。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年版)》合理搭配食物中指出碳水化合物的供能以 50-65% 为宜,研究表明碳水供能比在 50-55% 时,死亡风险最低。因此,对于减重的人群,主食的供能比设为 50% 为宜。对于工作强度小的人群,主食的量可减少原来的 1/3-1/2,但每天不少于 150 g(生重)。

选择主食时有以下小提示:

①选择优质主食:杂粮饭、紫薯、红薯、芋头、荞麦面、全麦面包、玉米等;避免劣质主食:白米粥、白馒头、肠粉、河粉、油条、煎饼、炒面、烙饼、甜甜圈等。

②爱吃米饭的人群建议选择长粒籼(xian)米如泰国香米、印度米、广东的丝苗米等,因其直链淀粉含量高,不容易糊化,粘性小,消化速率低,适合蒸米饭、蛋炒饭。

③1:1 的比例粗细搭配:蒸米饭的时候加些粗粮,增加膳食纤维,控糖抗饿,如黑米、燕麦、荞麦、豆类等;也可在热腾腾的米饭上加入黄豆粉、纳豆。

④烹饪技巧:建议少水烹饪、少高压烹饪。如用烘烤、微波加热等方式,可以减少淀粉的糊化。

⑤吃饭顺序让你躺赢:建议按照喝汤、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吃,可使餐后血糖明显下降。需注意的是,蔬菜应至少吃够 100 克才叫先吃菜,而不是一口菜或一片菜叶,肉蛋同样应吃够 50 克。

(2)蛋白质

蛋白质是除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外,人体最重要的三大能量营养素之一,对保持良好的免疫力和肌肉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减重人群食物中蛋白质的供给量应当控制在总能量的 20-25%,或每日每公斤标准体重(公式如下:18-60 岁 身高-105 cm;60 岁以上 身高-100 cm)给予蛋白质 1.2-1.5 克。蛋白质摄入应尽量选择优质蛋白:鸡蛋、牛奶、鱼肉、虾肉、鸡肉、鸭肉、瘦牛肉、瘦羊肉、瘦猪肉等。提倡多种食物混合,动物蛋白(如禽肉、鱼虾等)与大豆蛋白和植物蛋白(如坚果、米面等)搭配,可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当然,蛋白质的摄入并不是越多越好,过量易损害肾脏;也可导致肥胖,增加骨质疏松、肾结石等疾病的风险。

(3)脂肪

油脂能增添香味,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年版)》推荐成人每天摄入油脂不超过 25-30 g,供能占总热量 30% 以下。减重人群可以将油脂控制为 20% 的摄入。建议用带刻度的油壶定量用油,多植物油,少动物油,因为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坏胆固醇。提倡多种植物油混合使用,避免摄入反式脂肪酸,如各种加工食品、油炸食品、冷冻的烘焙产品等。

(4)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素

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素的重要来源,成人每天摄入蔬菜应不少于 300 g,其中深色蔬菜应占比 1/2,水果 200-350 g,应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避免减重过程中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素缺乏引起的坏血病、对称性皮炎、便秘等疾病。

吃动平衡!

食物摄入量和身体活动量是保持能量平衡、维持健康体重的关键因素。建议减重者在安全的前提下,保持日常身体活动并增加活动量。

每周进行 150-300 分钟中等强度或 75-150 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或者等量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有氧活动结合,每周至少进行 2 天肌肉力量练习。

运动方式可选择快步走、游泳、慢跑、哑铃、平板支撑、俯卧撑、太极拳、瑜伽、跳操等。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锻炼。

管住嘴、迈开腿,规律进食,保证每日能量摄入小于消耗,持之以恒,便能听到世界上最动听的三个字:「你瘦了」!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