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4-01-23
原创

【科普】1 岁儿童肺部坏死,内外科携手成功「保肺」

1 月前,1 岁多的小 U 因反复咳嗽、高热、气促到我院就诊,因气促明显,完善胸部 CT 后发现肺部感染重,马上收入 PICU 接受治疗。

PICU 团队通过判读胸部 CT,发现小 U 右肺出现大片实变影,并且出现坏死性空洞及较多胸腔积液,诊断「坏死性肺炎」明确,给予高流量吸氧、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抗感染、丙种球蛋白、血浆等对症支持治疗。

但小 U 经过积极内科治疗后仍有反复高热,精神萎靡,不能离开氧气,复查胸部 CT 发现坏死性空洞仍在进一步扩大,如果感染不能进一步控制,最后有可能要「切肺」!

【科普】1 岁儿童肺部坏死,内外科携手成功「保肺」

图为小 U 胸部 CT

情况危急,PICU 团队马上组织多学科会诊,小儿普胸外科专业学科带头人安俊军副主任医师建议手术切除坏死肺组织,避免感染扩散。内外科决定强强联手,帮助小 U 战胜坏死性肺炎。

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小 U 经过肺部脓肿坏死组织清除后,术后体温逐渐稳定,数日后不需要吸氧,精神逐渐恢复,并开始进行肺康复治疗。

近日通过门诊随访,我们发现小 U 不再咳嗽,复查胸部 CT 也明显好转,小 U 的肺终于保住了!

【科普】1 岁儿童肺部坏死,内外科携手成功「保肺」

【科普】1 岁儿童肺部坏死,内外科携手成功「保肺」

图为李生成主任为小 U 进行术后胸腔镜探查

【科普】1 岁儿童肺部坏死,内外科携手成功「保肺」

图为小 U 复查胸部 CT,病变范围明显缩小

儿童坏死性肺炎(Necrotizing Pneumonia)是一种严重的肺部感染,通常表现为肺组织的坏死和炎症。

这种疾病可以影响任何年龄的人,但儿童可能更容易受到感染。坏死性肺炎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而且病情可能迅速恶化。

常见的引起坏死性肺炎的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这些细菌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是导致坏死性肺炎的主要病原。

临床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呼吸急促、胸痛等。由于坏死性肺炎病情迅速进展,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医生通常会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如 X 射线或 CT 扫描)和实验室检测来确诊。

坏死性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治疗通常需要综合的医疗干预。

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 由于坏死性肺炎通常是由细菌或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抗生素是关键的治疗手段。抗生素的选择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当地抗生素抗药性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支持性疗法: 包括输液以保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吸氧,保持充足的氧气供应。在患儿不能自主呼吸的情况下,需要机械通气来帮助呼吸。

密切监测: 患者需要在医院接受密切监测,病情危重时建议转至重症监护室。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病情变化。

手术干预: 在抗生素治疗无效或病情急剧恶化时,可能需要手术来清除感染部位或移除坏死的肺组织。

治疗的具体方案会因个体差异而异,因此患者和家属应该密切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在治疗过程中与医疗团队保持沟通。及早治疗是关键,因为坏死性肺炎是一种病情进展较快的严重肺部疾病,及时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的可能性。

供稿:PICU 黄翩翩

编辑:冯杉杉、李若昊

初审:曾立忠

终审:徐进、何武东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