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12-22
原创

2023 年何梁何利奖获得者裴国献:从医没有捷径

「当医生没有捷径可走,就是得踏踏实实地付出。」

「医疗领域的科研,应来自临床,回归临床。」

「任何科研成果的取得,无一不是来自于坚持。」

12 月 19 日,何梁何利基金 2023 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南方科技大学医院院长、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裴国献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1 日,从北京回到深圳的他,接受了记者采访,畅谈从事临床、科研、教学 50 年的心得体会以及对年轻医生成长的建议。

2023 年何梁何利奖获得者裴国献:从医没有捷径

从卫生员到临床科研「双料」明星

裴国献年少参军,曾是连队卫生员。现在看来,专业起点并不高,而这,却成了很多同事和学生崇拜他的地方。他的博士生李思敬说道:「从卫生员到医学博士、临床大专家,再到科研学术明星,这简直就是一个励志故事。真正的成功不在于你的起点在哪里,而在于你能走多远。裴教授的经历和成就能给人强大的精神力量。」

2023 年何梁何利奖获得者裴国献:从医没有捷径

年少在部队时,裴国献目睹了不少严重肢体创伤的患者和肢体战伤的战友被迫截肢,心中升腾起「保肢」的信念,并持续为之奋斗。

上世纪 90 年代初,时年 36 岁的裴国献已是解放军第 153 中心医院手外科中心主任。有一天,他接诊了一位特殊的病人。这个病人因为家庭纠纷,被同胞兄弟乱刀砍下双手和双脚,伤情惨不忍睹。根据伤情分析判断,一个 15 人的抢救小组迅速组成,4 台手术同时展开。9 个多小时后,伤者缺血达 22 小时 30 分钟的四肢全部被接活,病人四肢功能恢复良好。这例四肢同时离断再植成活属世界首例,被誉为「世界断指再植之父」的陈中伟院士高度评价:「这是创伤外科史上的一个奇迹,填补了创伤外科领域的一项空白。」

在此之后的十余年时间里,裴国献在断肢再植领域乘风破浪,屡攀高峰,分别于 2000 年和 2001 年在亚洲率先成功开展 2 例异体单手移植(国际第 3、4 例)及 1 例异体双前臂移植,开创亚洲异体肢体移植的先河,被誉为亚洲异体移植第一人,研究成果获评 2000 年度「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

「临床的难题,就是我科研的方向」

「尽管有很多患者断肢再植成功,但还有更多的患者骨头缺损,连移植的机会都没有,怎么办呢?临床上出现的难题,就是我科研的方向。」

裴国献回忆道,上世纪 90 年代,大段骨缺损修复仍是骨科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基金支持下,他自 1996 年起,便带领团队围绕大段骨缺损的创新性修复,从种子细胞筛选、细胞培养、生物材料筛选制备、细胞材料复合体形成、体内植入、血管神经化成骨机制等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实现了临床转化。

「医疗科研必须来自临床,回归临床,服务患者。」裴国献关于大段骨缺损修复的研究和科研转化的成果,最终造福了众多患者。

35 岁的甘肃小伙孔军(化名)是第一个幸运儿。2015 年,他遭遇意外被拖拉机碾伤,腿部开放性骨折,胫骨缺损达 12 厘米。医生给出了几种选择方案:要么截肢,然后安装假肢;要么在腿部植入传统机械假体等骨替代物。「肯定是原装的好!」裴国献团队采用当时先进的组织工程技术、在体外根据患者骨缺损形状与尺寸、个性化定制出带有活细胞的组织工程再生骨,为孔军「再生」了缺损的胫骨。

这也是全球首例通过组织工程再生骨技术修复的长度超 12 厘米的负重骨骨缺损病例,是组织工程骨这项再生医学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重要开端,实现了大段骨缺损修复这一全球性难题的重大突破。

首创「双桥式移植」新术式,避免下肢毁损性创伤患者截肢;首创抗感染活性骨同期修复技术,使骨缺损感染患者实现同期修复,加快修复过程;首创 3D 打印假体仿生修复技术,使超长骨缺损患者拥有仿生肢体,活动更加自如……裴国献和团队的系列研究成果,在 386 家医院推广应用,受益患者不计其数。

「成果的取得,没有秘诀只有坚持」

临床、科研领域的开拓与创新,使裴国献成了「获奖大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省军队一等奖、何梁何利奖……

2023 年何梁何利奖获得者裴国献:从医没有捷径
裴国献教授 2020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屡屡取得成果,裴国献说没有「秘诀」,只有「坚持」。「就像爬山一样,你感觉到很艰难,但只要坚韧地往前走,就能爬得更高、望得更远。」

登高望远的裴国献,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敏锐。随着数字化信息的发展,数字化与骨科之间的医工结合,潜藏着巨大的潜力与应用前景。传统手术过度依赖医生经验,当了几十年外科医生的他深知这一痛点,他敏锐地捕捉到数字智能技术可能给医学领域带来的颠覆性变革。2006 年,裴国献提出了「数字骨科学」的概念,在国际上开拓了新兴交叉学科「数字骨科学」。领衔组织成立了我国数字骨科学术组织、积极推动数字骨科的临床转化应用,促使我国数字骨科技术快速跻身于国际前沿。

在深圳这片创新热土上,裴国献将人工智能、3D 打印深度交叉融合进临床医疗。在他的带领下,南方科技大学医院骨科医学部成功开展全球首例混合现实(MR)导航脊柱外科手术、全国首例 O 形臂辅助天玑机器人脊柱手术等前沿技术。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成为华南首家 O 形臂辅助天玑机器人手术突破百台的医院,完成例数居华南之首。

裴国献创建的「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智能医疗创新研究院」,目前已成为大湾区智能医疗创新型高新技术的重要转化平台。

「当医生要担得起生命之托」

培养能够支撑技术更新迭代的高层次医工交叉人才,也是裴国献的重要工作。他开设了《显微外科技术》、《再生医学》、《智能医学》等前沿医学课程,先后培养博士后 9 名、博士研究生 78 名、硕士研究生 56 名,为国家培养一批骨科领域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年轻人要不要从医,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从兴趣出发。」从医 50 年,裴国献颇有感慨:「首先你要有兴趣,有兴趣就有了成功的一半;其次你要坚持学习,新的技术日新月异,当医生就意味着要终生学习;第三你要付出,从医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踏踏实实地走、心甘情愿地付出。」裴国献说,当医生意味着和生命打交道,稍有不慎,可能给患者造成痛苦、残疾,甚至死亡,因此要能担得起生命之托。

裴国献的从医之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这个「获奖大户」,还有众多殊荣加身——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首届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军队科技金星、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人选、中央组织部直接联系掌握的高级专家等国家级荣誉和称号,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2023 年,他还当选了中科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