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12-15
原创

从无药可用到临床治愈,揭秘治愈慢乙肝的奇迹之路!

图文来源:派来帮您公众号

1947 年,英国学者麦凯阿伦提出将过往的「传染性肝炎」为「甲型肝炎」,「血清型肝炎」称为「乙型肝炎」,到了 1970 年,英国病毒学家在乙型肝炎病毒患者的血液中首次发现的病毒样颗粒,在此之后,这种病毒就被命名为「乙型肝炎病毒」。

自从乙肝病毒被发现以来,医学工作者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和病毒的斗争。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发现了不少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提高。

第一阶段:休息为主

在 1990 年之前,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技术,大家对于乙肝并没有什么很好的治疗办法。多是推荐以卧床休息为主,持久的休息能促进身体的恢复,且越早休息越好。同时,建议饮食以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为主,提供营养支持,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1]。

在当时,乙肝患者可以说是「无药可用」。

第二阶段:发现短效干扰素α

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无药可用」的局面后,直到了 1990 年,干扰素-α的发现,人们才开启了乙肝的治疗篇章。

那为什么选择干扰素α呢?因为这个药物具有稳定可靠的抗病毒效果。它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力,使得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细胞得以免疫系统识别并消灭,从而起到治疗乙肝的作用。

从无药可用到临床治愈,揭秘治愈慢乙肝的奇迹之路!

不过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它的一些问题,干扰素-α属于短效干扰素,不够稳定、代谢快、需要每天都给药,比较麻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无法满足广大乙肝患者的需求,当时的人们急需更好的抗病毒药物。

第三阶段:核苷药物登场

到了 1998 年,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发出了第一款口服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它对乙肝病毒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一经上市,就在全球引起轰动,当时全球很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都用上了拉米夫定,它的确挽救了很多慢患者的生命,减少了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

但新的问题也出现了,那就是拉米夫定的耐药问题。一开始这个药很有效,但用着用着就耐药了,效果就不明显了,病毒又再次活跃,仿佛一切回到了原点。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该公司又研发的一款药物—阿德福韦酯,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拉米夫定的耐药问题,但它的肾毒性较大,同样无法满足广大乙肝患者的需求。

到了 2005 年,恩替卡韦上市,其效果优于拉米夫定,且耐药率低,一经上市就受到追捧。直到现在,恩替卡韦依旧是治疗慢乙肝的一线治疗药物。

但恩替卡韦这个药有「精神洁癖」,它对初恋效果好,对「二婚」就不太行了。也就是它对初治患者效果好,耐药率低,但对使用了拉米夫定且耐药的患者,就相对更容易耐药了。

紧接着,到了 2007,替比夫定上市。到了 2008 年,替诺福韦上市,它的效果也比较好,目前和恩替卡韦都属于慢乙肝一线治疗药物。后来又出现了丙酚替诺福韦、艾米替诺福韦,这些都是替诺福韦的升级版,在安全性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

核苷药物的出现,给慢乙肝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希望,降低了肝硬化、肝癌的发生风险。但可惜的是,无论哪种核苷药物,都难以治愈乙肝,只能抑制病毒复制,减少或延缓病情的进展,且需要长期服药 [2]。

第四阶段:聚乙二醇干扰素α上市,开启临床治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干扰素α进行了「升级」,由此诞生了聚乙二醇干扰素α,也就是长效干扰素,它的持续时间更长,效果也更好。随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上市。

2010 年左右,当时医学界已经有人发现,经过核苷之间联合或者核苷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治疗的患者,会出现 HBsAg 的清除,后来核苷和核苷的联合因效果不佳退出舞台,核苷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研究成为了热点。后续更多的研究发现,经过核苷治疗后的患者,使用或者联合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可以大幅提高 HBsAg 的清除率。

借助这一发现,到了 2015-2016 年,我国《慢乙肝防治指南》首次提出临床治愈的理念(也就是经过有限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停止治疗后仍保持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伴或不伴有乙肝表面抗体的出现、HBV DNA 检测不到、肝功能指标正常的状态、B 超等手段检测出肝脏没有其他病变)。到了 2017-2018 年,临床治愈在国内外达成共识,理念获得国际认可。中国慢乙肝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启动,开启大型慢乙肝临床治愈真实世界的探索之路。

后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聚乙二醇干扰素α在实现临床治愈方面有着非凡的潜力,单药和联合治疗均能帮助患者实现临床治愈,并且实现临床治愈的患者,肝癌的发生风险会显著降低。

到了 2019 年,慢乙肝的临床治愈得以快速发展。《慢乙肝防治指南》2019 版也更加明确了以临床治愈为治疗目标。到了 2020 年,慢乙肝的临床治愈开始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索,大家也针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慢乙肝临床治愈之间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同年,《慢乙肝临床治愈(功能性治愈)专家共识》的发布,明确了聚乙二醇干扰素α在实现慢乙肝患者临床治愈中的地位。

到了 2022 年,《慢乙肝防治指南》2022 版的发布,再次确定了聚乙二醇干扰素α在实现慢乙肝患者临床治愈中的重大意义。直到现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已经成为慢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的最重要的手段,目前能实现乙肝临床治愈的方案大多都是基于干扰素的治疗方案 [3]。

总结

回顾慢乙肝治疗的历史,慢乙肝患者从无药可用,到可控,再到临床治愈,每一次突破都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上来的,治愈的顶峰我们还在继续攀登。

而作为登山者,慢乙肝患者要充满信心,勇于直面乙肝,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不断攀登,以取得治愈!

参考文献:

[1] 实用内科学.1952 版

[2] 王全楚,段芳龄. 乙肝治疗二十年的回顾与总结 [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2, 21(10):883-886.

[3]2022 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