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12-08
原创

生死一线! 成功抢救溺水儿童!知道这些关键时刻可以救命

近日,长治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上演了一场生命救援,急诊科团队与时间赛跑,成功抢救了一名溺水患儿。这位不幸溺水的 1 岁儿童,送到医院急救时,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四肢冰冷、皮肤紫绀,血氧饱和度检测不出,在这命悬一线时刻,急诊团队给予患儿心肺复苏、心电监护、吸氧、保暖一系列的抢救。

在医生护士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抢救下小朋友出现了心跳、呼吸

因抢救及时后续治疗患儿恢复良好未出现缺氧及脑组织受损等表现

张岩斌主任提醒:溺水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 3-4 分钟,4 分钟以后每增加一分钟,死亡率就会增加 10%。短短 6 分钟的紧张救治过程,反映了 长治市中医医院 急诊科快速反应、专业处置的急诊急救能力,以及 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救治流程,为患者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这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抢救中,成功挽救患儿生命。

健康科普

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的常见原因之一,且为 1-14 岁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死亡率为 10.28/10 万,由于其致死率及致残率较高,对家庭和社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溺水的预防和规范的救治对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溺水地区主要集中在如池塘、湖、河、水库、海边等,距离村庄、学校比较近,是儿童溺水的主要发生地。溺水一年四季均会出现,但多发生于雨季和较炎热季节。

溺水的病理生理特点:

溺水是因淹没、浸入在液体中造成呼吸受阻的过程。溺水对人体脏器的损害主要是由缺氧引起,主要的靶器官包括肺、脑、心脏和肾脏,易合并一系列并发症。

01 溺水的院前急救很重要!

溺水者在水中浸泡的时间越短,从抢救到心肺复苏 (CPR) 成功的间隔越短,预后越好。

在溺水中,如果水下浸泡时间小于 6 min,则溺水患儿出现死亡或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风险极低。相反,浸泡超过 10 min,溺水患儿通常会因严重脑缺氧导致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因此,一旦发现溺水患儿,应立即开展救援。

但在救援行动中,首先应该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由于水环境特征差异很大,救援人员需要具备特定的技能和体能,未经救援培训的人员切勿盲目下水救人,应高声呼救。

或者可以在安全处向溺水者伸出树枝或扔绳子、衣服或其他任何漂浮物,让溺水者抓住拉出水面。

接受过正式水上救援培训的人员应根据其培训水平、专业知识和安全设备,进行水上救援。在深水时,救援人员需从背部将溺水者头部托起或拉住胸部游泳拖上岸边,保持溺水者口鼻露出水面。

02 现场早期复苏是关键!

现场复苏是否成功和到达医院急诊室时溺水者的意识状态是判断溺水者能否存活的主要因素。

因此,对于已经救上岸的溺水者应尽快恢复通气,改善缺氧并及时送医院救治是主要任务。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应该平放在地上,头偏向一侧迅速清除口腔、鼻咽部的异物,使气道畅通,检查呼吸和脉搏,如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予人工呼吸,随后实施心肺复苏,即开放气道-呼吸-循环支持。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不强调「控水」,不应为患者实施各种方法的控水措施,包括倒置躯体或海姆立克氏手法,以免延误抢救时机。救援同时,应叫旁人协助打 120 电话呼叫急救人员前来救援,如无旁人时可打电话的同时进行抢救。

03 保温处理要切记!

大多数溺水发生在低于 33℃ 的水中,溺水者常常会出现低体温。水温越低,则溺水者出现意识丧失所需的时间越短,预期存活时间 (从溺水发生开始计算存活时间) 也越短。由于低体温会引起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使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心输出量减少,进而影响复苏效果。因此,如果溺水患儿有意识,可进行控水处理,并尽快脱去其衣服,用干毛毯或棉被包裹保暖、可给热的饮料;如果无意识,则立即进行早期心肺复苏,待有条件后再行保温处理。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