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11-27
原创

有这几种情况就属于「高危儿」,一定要按照这个体检频率来

康康在妈妈孕 36 周的时候早产了,出生体重只有 2.2 公斤,还被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看着娇弱的孩子,康康妈妈吴女士不免有些担心。

一个月后,吴女士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抱着康康来到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保科体检。

有这几种情况就属于「高危儿」,一定要按照这个体检频率来

医生仔细问诊并指导吴女士带康康做了相应检查后,告诉吴女士:「康康的体格生长和神经运动发育符合他的矫正年龄,甚至还要更好些。」

所以被称为「高危儿」,是因为存在「孕母妊娠糖尿病」、「早产」、「低出生体重」、「缺氧缺血性脑病」这些高危因素。

听了医生的话,吴女士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01 什么是「高危儿」?

首先,「高危儿」是一个很宽泛的名词,国际上尚缺乏统一的概念。

我国儿童保健领域将「高危儿」定义为从胎儿期到 3 岁,具有可能影响身心发育的各种高危因素(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儿童。(是可能影响,不是一定影响。)

事实上,大多数高危宝宝通过系统的随访和干预,并未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

02 由哪些风险因素导致?

在我国的儿童保健工作中,高危儿按照风险因素管理等级可分为三类:

Ⅰ类风险因素者

母亲患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严重感染 (如感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中度以上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等。

母亲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 (如反复自然流产史、死胎、死产等)、初产年龄<18 岁或 ≥ 35 岁。

家族中有精神、神经疾病病史 (如癫痫、精神分裂症,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发育迟缓等)。

家族成员患有盲及低视力、聋及听力损失、肢体残疾等疾病。

父母有酗酒、吸毒等不良生活方式。

家庭中有虐待等不良养育环境。

家庭中有严重影响儿童养育能力的其他不良因素。

Ⅱ类风险因素者

早产儿(胎龄 34-37 周)、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为 2000-2500 克)。

产伤、宫内/产时/产后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或颅内出血。

新生儿期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 如宫内感染、肺炎、败血症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惊厥、持续性低血糖等。

在健康检查时发现生长、发育偏异等。

父母及同胞有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精神、神经、遗传性疾病。

Ⅲ类风险因素者

早产儿 (胎龄<34 周)、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2000 克)。

影响生长发育的严重出生缺陷、遗传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 (如唐氏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

其中,Ⅰ类风险因素者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最低;Ⅱ类风险因素者至少要在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专案管理;Ⅲ类风险因素者属于高危中的高危,需要在省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专案管理。

03 定期体检很关键!

其实,不管哪一类风险因素,都建议 定期带宝宝到儿童保健科进行体检,体检频次应当安排如下:

👉 0~6 月龄:至少 每月体检1次

👉 7~12 月龄:至少 每2个月体检1次

👉 13~24 月龄:至少 每 3 个月体检1次

👉 24~36 月龄:至少 每 6 个月体检 1 次

👉 36 月龄以上:至少 每年体检 1 次

对于在体检过程中出现生长或发育偏离的宝宝,医师会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缩短体检间隔,以便更精准地监测宝宝出现的异常情况,或评估康复治疗的效果。

事实上,确实有少部分宝宝因为受众多高危因素的影响,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发生了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不良结局,所以,也请家长们调整心态,不过度焦虑,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多一些信心,少几分焦虑,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为「高危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吧!

有这几种情况就属于「高危儿」,一定要按照这个体检频率来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