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11-20
原创

【科普】哺乳期乳头「小白点」该怎么办

什么是乳头「小白点」?

「乳头小白点」又称为「乳头水泡」或「奶泡」,是由于浓稠的母乳阻塞乳腺管开口、乳汁淤积而造成的一种现象。

小白点一般只有针尖大小,乳头上肉眼可见皮肤表面呈白泡、白膜,或者水泡,颜色也可偏黄,角质层下有乳汁聚集;白泡面积或大或小、或厚或薄,白点周围皮肤有可能会发红或者发炎。乳头白点可能会引起乳头疼痛,尤其是哺乳时。

引发乳头「小白点」的原因?

任何可引起乳腺管开口阻塞,导致乳汁排出不畅,继而乳汁淤积的原因均可能引发乳头「小白点」。

1、乳汁过于浓稠:

如高脂高盐饮食,过度食用油炸食品、保健品,饮水量少等。

2、乳腺管损伤:

如暴力按摩乳房、过度使用吸奶器,导致大量乳腺管的壁细胞脱落,再与乳汁里的脂肪结合,就会形成白色的小颗粒,从而堵住乳头。

3、乳头损伤:

如错误的衔乳姿势,宝宝吃奶时,只含住了乳头部分,这样很容易导致宝妈的乳头破损和皲裂,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小白点。

怎样正确应对「小白点」?

很多宝妈看到「小白点」就很想用针挑或用手挤破。殊不知,这样会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甚至导致小白泡反复出现!

正确地应对如下:

1. 饮食营养均衡,保证充足水分。注意喝汤时也要吃肉,喝少油清汤,同时要多喝水,可以在每次喂奶前喝 200 毫升温水。

2. 采取正确的衔乳姿势。宝宝衔乳时,保证大部分乳晕被宝宝含入嘴里,千万不能只吸乳头。宝妈应尽可能变换哺乳姿势,因为宝宝吃奶时主要受力点是下巴,所以下巴对准的部位乳腺管最通畅,尝试不同的姿势喂奶,可保证乳头部分受力均匀,促进泌乳通畅。

3. 避免长时间涨乳,乳汁应及时移出。宝妈要养成定时哺乳的习惯,同时不让宝宝含着乳头睡觉。哺乳时一定要让宝宝吃空一侧乳房再吃另一侧,不要两边乳房交替吃,如果宝宝只吃一边就饱了,另一边又很胀,就一定要把胀的一边乳房的乳汁挤掉,不要留在乳房里,以防形成硬结造成急性乳腺炎。

4. 注意不要挤压乳房。睡觉可以侧睡与仰躺睡交替进行,禁忌趴着睡;哺乳期要穿戴舒适的内衣。

5. 要注意自身卫生清洁。喂宝宝前后可用清水擦洗,然后用卫生的毛巾将乳头擦拭干净,保持乳头的清洁。擦拭流出的乳汁时动作一定要轻柔,还可以使用乳头霜、乳头保护膏,等到自然风干后再穿哺乳期专用的内衣。

6. 在婴儿乳牙萌出期,应减少夜间哺乳,以防咬伤乳头。

7. 热/冷敷。发生堵奶的时候,如果乳房充盈,没红肿热痛,可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泌乳。如果出现红肿热痛,需冷敷,降低局部温度,让组织尽快消肿,让「小白点」更顺畅地流出来。

8. 寻找专业的母乳喂养指导师帮助。指导师会在进行详细评估后,寻找「小白点」背后隐藏的原因,给予专业的指导和纠正,避免反复损伤,帮助宝妈顺利实现母乳喂养。

供稿:产科 苏立勇

编辑:冯杉杉、李若昊

初审:曾立忠

终审:徐进、何武东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