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9-12
原创

「38 岁、女性、室颤,」三个关键词,一场惊险抢救

8 岁,女性,急性心梗,这三个关键词,构成了一个惊险的「故事」。在分秒必争的救治过程中,每一步都决定了生与死两种结局……

反应迅速,判断精准,症状典型的早期急性心梗

8 月 19 日夜间,高某(化名)无诱因突发胸痛一个多小时,疼痛感向后背部及双上肢放射,同时还伴有心悸、出汗、双上肢疼痛麻木,情况紧急,高某便立即赶到苏州明基医院急诊就诊。

急诊科张倩倩医生立即安排高某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召集心脏中心会诊。心电图结论提示下壁导联 ST 段轻微抬高,虽然尚未形成透壁性心梗,但患者的胸痛症状明显,结合患者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 3 年未干预,断定患者大概率是急性心梗发作。

「38 岁、女性、室颤,」三个关键词,一场惊险抢救

急诊科一边联系启动胸痛中心绿色救治通道,一边迅速开出心梗四项、生化、凝血四项、 快速超敏 C 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测定等检查,予以阿司匹林、替格瑞洛负荷量治疗,充分做好完善的术前准备。

处置规范,救治有序,患者多次意识丧失,情况凶险

急诊科「一键启动」抢救流程,通知心内科介入团队,并且把心电图传到导管室,负责介入治疗的医护人员就会先行赶到导管室准备手术。

患者从急诊直接送至导管室。从 19:52 出心电图,20:33 启动手术。

患者送至导管室时,一切术前准备已就绪。由于患者情况危急,心脏中心任艺虹主任团队将手术有序分段进行,首先观察心电图判断为右冠问题,决定先为高某紧急行右冠造影。果然,造影结果和预想的一样,右冠中远段完全闭塞。

「38 岁、女性、室颤,」三个关键词,一场惊险抢救
(术前:右冠中远段完全闭塞)

右冠造影刚结束,患者高某突然意识丧失,血压、心率下降,心电监护示室颤波形,凶险的「敌人」来了……

急性心梗合并室颤是引发心脏骤停猝死的常见因素之一。致死快,抢救难是室颤的可怕之处。

「38 岁、女性、室颤,」三个关键词,一场惊险抢救

心脏犹如我们身体的发动机,正常的心脏跳动是非常有节律的,可以把血液从心脏泵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当急性心梗合并室颤发生时,心室肌失去整齐收缩的能力,室颤时没有心脏有效射血,血液循环停止。如不治疗,3-5 分钟之内就会死亡。

「立即给予电除颤、胸外按压,给予多巴胺升压、阿托品提升心率、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

此时的救治是以「分秒」来计算的,耽误一分钟都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心脏中心梁大航医师、宋飞医师迅速做出反应,展开抢救。如此 3 个循环之后,患者终于意识恢复,血压、心率回升。

医生迅速有力的决策为第一时间开通闭塞血管赢得了时间。患者高某恢复意识后,两位医师当机立断,「马上针对右冠病变血管行支架治疗,待血流动学相对稳定后再行左冠造影!」

从右冠造影开始,到电除颤抢救 3 次,再到导丝通过右冠中远段闭塞血管送至右冠远端,整个过程用时仅 32 分钟。

最后于右冠中远段串联置入 2 枚支架,多体位复查造影未见残余狭窄,TIMI 血流 3 级。手术顺利结束,术后返回 CCU 病房继续观察治疗。

「38 岁、女性、室颤,」三个关键词,一场惊险抢救
(术后:前向血流 TIMI3 级)

术后继续予双联抗血小板、调脂稳定斑块、抑酸护胃、改善心肌缺血、抑制心室重构等治疗,8 月 28 日,高某症状缓解,病情相对稳定,已准予带药出院。

团队协作,通道顺畅,助力患者脱离险境

急性心肌梗死,越是年轻患者往往越凶险。

苏州明基医院心脏中心任艺虹主任介绍说:「这位女性患者 38 岁,从心肌梗死到出现室颤症状,过程很短。电除颤之后,如果不能尽快开通血管、恢复心脏供血,很容易再次室颤,那将是致命危险。所以,任何人一旦感觉有剧烈的胸部疼痛,一定要立即到医院就诊,由专业的医生来对症处理。」

患者能得到有效救治,快速高效是关键。急诊科、心内科、导管室, 环环相扣的抢救过程中没有丝毫的时间浪费。无缝衔接、规范处置、及时治疗、全力抢救一场生命接力的故事诠释着医护团队的精诚协作。

什么是急性心梗?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心脏血管阻塞,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急性坏死,是最危险的急性胸痛之一,被称为心血管疾病中的「头号杀手」,急性心梗可以并发室速、室颤、心源性休克,甚至心脏破裂,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

一般来说,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症状是胸闷、胸痛,严重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心慌、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等,部分患者可能还表现为伴随胸闷胸痛发生的牙痛、肩背部疼痛、上腹痛等。

对急性心梗的误区?

关于心梗急救的常见误区:

1、发病后就医延误,错过最佳救治时间。

有些患者在急性胸痛发作想「挺一挺」,有的夜间发病的患者选择熬到天亮再去医院,有的老人选择等孩子下班回家再送医院……多种原因导致许多患者失去了抢救的最佳时间。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救治时间为发病后的 2 小时,俗称「黄金 120 分钟」,若能在 120 分钟内打通堵塞的血管,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绝大多数心肌可以免于坏死。

2、发病后不拨打 120 而是自己去医院看急诊。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早期随时可能发生心脏停跳而死亡,因此,切勿自行开车或搭车到医院,一定要在发病后尽快拨打 120,静卧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等待救护车到达现场,能够实施紧急救治,对于在转运途中的突发病情变化时,救护车上有急救设备和专业的医疗团队,可以及时应对抢救。

3、患者或家属对手术决定不快速果断,导致决策延误。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应争分夺秒地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尽快行急诊 PCI 治疗,这是打通堵塞血管的有效手段。

然而,许多不知情的家属延误在签字环节,即使救护车和医院想尽一切办法节省中间环节、不用挂号、不用办理住院手续、不用预交住院押金,实现先救治后收费,把患者送进了导管室,但患者或家属仍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导致白白浪费了早期关键的救治时间。

急性心梗为何年轻化?

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活方式改变,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趋于年轻化,以下几类年轻群体要特别注意:

1. 有明确的心血管病家族病史的人群,如患者直系亲属有早发的急性心肌梗死病史;

2. 有不良的生活习惯的人群,如熬夜、吸烟、酗酒;

3. 精神压力过大,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血管调节能力低下的人群;

4. 长期口服避孕药的人群,雌激素分泌紊乱,失去雌激素对血管的保护作用;

5. 代谢综合征患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等心血管病易患因素。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