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8-04
原创

微创技术再突破——郑大三附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完成一例胸腔镜下气管憩室切除、隆突重建术

近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女儿童医院)小儿外科胸腔镜微创技术团队成功为一例隆突部位气管憩室患儿施行 胸腔镜下气管憩室切除术+隆突重建术

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胸腔镜微创技术水平取得新的突破,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该患儿 3 岁零 3 个月,因「反复咳嗽、喘息 2 月」入住小儿呼吸内科,入院后经 CT、纤支镜检查确诊为「隆突部位气管憩室」。经小儿外科胸腔镜微创技术团队时红光主任会诊后,转入小儿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据时红光介绍,婴幼儿气管憩室多为先天性疾病,大多数位于主气管,气管隆突部位的憩室极为罕见。

该患儿憩室位于气管隆突下方,憩室有一孔道和气管相通,并且部分和气管共壁,仅为一层薄膜。胸腔镜下对该部位憩室行手术切除的难度极大,术中游离切除憩室时,可能会出现气管断裂、出血、窒息等意外,严重时危及患儿生命。并且患儿麻醉风险极高,麻醉诱导控制呼吸时可能会导致氧气从孔洞通向憩室,同时术中会面临血液、分泌物等堵塞气管及单肺通气影响氧合的情况。

为保证患儿手术、麻醉安全,术前时红光召集麻醉科、呼吸内科、PICU、手术室等相关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详细评估手术、麻醉风险,制定手术、麻醉方案及相关风险的应对预案。

微创技术再突破——郑大三附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完成一例胸腔镜下气管憩室切除、隆突重建术
微创技术再突破——郑大三附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完成一例胸腔镜下气管憩室切除、隆突重建术

经过积极的术前准备,患儿入手术室后,按照既定手术麻醉方案,麻醉科李长生主任、董正华、魏晓永副主任默契配合。先给予基础麻醉,患儿保留自主呼吸,完成桡动脉穿刺测压及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为实现术中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及快速输血输液提供有力保障;为满足手术需要,防止血液、分泌物等堵塞右主支气管,成功在纤支镜引导下为患儿实施左主支气管插管、右主支气管封堵,实现左肺单肺通气及右肺隔离。

微创技术再突破——郑大三附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完成一例胸腔镜下气管憩室切除、隆突重建术
微创技术再突破——郑大三附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完成一例胸腔镜下气管憩室切除、隆突重建术

手术期间,李长生、董正华应用纤支镜监测气管导管和封堵器位置,确保满足患儿术中通气和手术操作需求。术中,时红光每一步操作都仔细认真,尽量避免对周围血管、神经的损伤。

在麻醉科、手术室、呼吸内科团队的紧密配合下,时红光顺利为该患儿施行了胸腔镜下气管憩室切除术+隆突重建术。重建完成后,呼吸内科朱志杰副主任应用纤支镜对重建部位进行检查,确保气管重建部位缝合可靠,同时将气道内分泌物吸引干净,保证呼吸道通畅。术后,经相关治疗,患儿康复出院。

微创技术再突破——郑大三附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完成一例胸腔镜下气管憩室切除、隆突重建术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