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3-07
原创

「我 听 见 了 !」

「我 听 见 了 !」

人工耳蜗顺利开机

欢迎回到有声世界

「以前没有声音,现在能听见了!」  3 月 2 日,翘首以盼了 20 多天,义乌 61 岁的叶大伯满怀期待,终于迎来了人工耳蜗的开机日。

在浙大四院耳鼻咽喉科诊室,医务人员为叶大伯佩戴上体外机,连接电脑,进行首次开机,并顺利通过电脑端顺利监测到:人工耳蜗植入电极反馈正常,外界的声音信号已经成功被大脑听到。

「我 听 见 了 !」
工作人员教叶大伯使用人工耳蜗
「我 听 见 了 !」

时隔一年多,他终于如愿,感知到了这个世界的声音!

「我 听 见 了 !」

叶大伯是浙大四院第一例人工耳蜗植入者,于 2 月 7 日在浙大四院耳鼻咽喉科成功完成植入手术。手术一经报道,获得浙中地区许多耳聋病友的关注。

开机日,还有许多病友前来「围观」,一起为叶大伯加油鼓劲,共同见证这个充满「奇迹」的时刻。

「我 听 见 了 !」

开机后的叶大伯有些疑惑,怎么耳朵边听到了很多「广播声」,却没有说话的声音呢。于是,浙大四院耳鼻咽喉科何建国主任马上在纸张上写下,「你现在听到的声音是我们说话的声音。」

「听见声音不等于听懂语言,仍需要一段时间重新建立理解和交流能力。」

何建国表示,人工耳蜗开机以后还需要听觉言语康复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叶大伯才能重新建立和完善其感知性倾听、辨析性倾听、理解性倾听的能力,将外界的声音同步「理解」到大脑中,这段时间需要 3 个月或者半年以上。

聆听美好 助力新「声」

浙大四院人工耳蜗公益项目启动

「我 听 见 了 !」

3 月 3 日是全国爱耳日,浙大四院耳鼻咽喉科举办爱耳日公益活动和「人工耳蜗公益行」项目启动仪式。

活动为广大市民带去了精彩的听力健康讲座、专家健康义诊以及免费听力筛查福利等等,吸引了众多听力障碍患者和家庭参与。 

「我 听 见 了 !」

何建国主任表示,老年性耳聋为我国听力残疾致残原因的首位。

62 岁的骆阿姨就是其中一位,早在幼年时期因为耳毒性药物的使用造成听力障碍,且从未接受过相关的正规治疗,随着年龄的增加现在几乎听不见了。

经过中耳测试、纯音听阈测听等专业检查,医生判断骆阿姨属于重度耳聋。「非常可惜,如果早期能够关注听力健康,早点把助听器正确佩戴上,听声和言语交流能力还不至于差到这种程度。」

「我 听 见 了 !」

同样 60 多岁的王阿姨情况更为严重,神经性耳聋 20 余年,至今已经双耳耳聋,即使佩戴助听器也不能听见了。

听不见声音的无助和绝望,或许我们很难完全的感同身受,但是我们深知患者的痛苦和焦急。

「我 听 见 了 !」

何建国主任表示,随着浙大四院常规开展人工耳蜗手术,一定能够帮助更多像王阿姨这样的患者解决痛楚,重启新「声」。

人工耳蜗是目前广泛认可能使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恢复听觉的唯一有效装置。

浙大四院「人工耳蜗公益行」项目

即日起,浙大四院耳鼻咽喉科计划为 10 名符合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患者,减免部分手术费用、住院费用,以及减免部分人工耳蜗植入体、体外机费用。

有需要的患者朋友请至浙大四院门诊 4 楼 1 诊区耳鼻咽喉科--听力室咨询和报名。

一、人工耳蜗是什么?

人工耳蜗由植入体和体外机两部分组成,是一种模拟耳蜗毛细胞工作原理的电子装置。

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听觉功能。

二、报名基本要求

①年龄不超过 70 周岁。

②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依靠助听器不能进行正常听觉言语交流。

③无手术禁忌症(内耳严重畸形,中耳乳突急性化脓性炎症;癫痫频繁发作不能控制;严重精神、智力、行为及心理障碍,无法配合听觉言语训练等)。

④植入者本人和/或家人对人工耳蜗植入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

「我 听 见 了 !」

合影留念

本次活动特邀浙大四院和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伟致辞,义乌市残联副理事长陈义和义乌市朗达心声幼儿园院长徐仙琴出席本次活动,并祝愿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