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2-16
原创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系列科普:哪些情况下不建议拔牙

作者: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俞晴

什么是拔牙?

牙拔除术 (exodontia) 是某些牙病的终末治疗手段,也是治疗口腔颌面部牙源性疾病或某些相关全身疾病的外科措施。

Q:哪些情况下需要拔牙?

1、牙体病损:牙体组织龋坏或破坏严重、用现有的修复手段已无法恢复和利用的牙齿。

2、根尖周病:根尖周病变不能用根管治疗、根尖切除等方法治愈者可拔除。

3、牙折:根中 1/3 折断一般为拔牙适应证。

4、牙周病:晚期牙周病,牙周骨组织支持大部丧失, 采用常规和手术治疗已无法取得牙的稳固和功能的牙齿。

5、错位牙:影响功能、美观、造成邻近组织病变或邻牙龋坏,不能用正畸等方法恢复正常位置的牙齿。

6、额外牙:常会引起正常牙的萌出障碍或错位,造成错耠畸形,常为拔牙适应证。

7、埋伏牙、阻生牙:引起邻牙牙根吸收、冠周炎、牙列不齐、邻牙龋坏均应拔除。

8、治疗需要:因正畸治疗需要进行减数的牙;因义齿修复需要拔除的牙。

9、病灶牙:引起颌骨骨髓炎、牙源性上颌窦炎等局部病变的病灶牙。

10、滞留乳牙:影响恒牙萌出者应当拔除。如成人牙列滞留的乳牙,但对应恒牙先天缺失或无法就位,可暂保留。

Q:那么哪些情况下不建议拔牙呢?

1、心脏病患者如有近期心肌梗死病史者不建议拔牙。

2、高血压患者如血压高于 180/100 mmHg,应控制血压后再拔牙。

3、有血液性疾病如重度贫血和急性白血病患者不建议拔牙。

4、糖尿病作为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患者手术后发生感染的可能性高于正常人,伤口的愈合因蛋白合成障碍可能延迟。拔牙时, 空腹血糖应控制在 8.88 mmol/L,未控制而严重的糖尿病,,应暂缓拔牙。

5、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中精神刺激及感染可能引起甲状腺危象,有危及生命的可能。通常选择性手术应当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进行。

6、肾脏疾病,各类急性肾病均应暂缓拔牙。

7、肝炎患者在急性肝炎期间应暂缓拔牙。

8、妊娠,对于引起极大痛苦、必须拔除的牙,在健康正常者的妊娠期间皆可进行。但对选择性手术则应全面衡量。在怀孕的第 4~6 个月期间,进行拔牙或手术较为安全。对有流产、早产史者, 更应注意。

9、月经期,月经期一般认为应暂缓拔牙。但必要时,简单的拔牙仍可进行,但要注意防止出血。

10、感染急性期,在感染的急性期拔牙应根据感染的部位、波及的范围、病程的发展阶段、细菌的种类和毒力、拔牙创伤的大小、患者的全身状况、有无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考虑。

11、恶性肿瘤,如牙位于恶性肿瘤中或已被肿瘤累及,单纯拔牙可能激惹肿瘤并引起扩散,应视为禁忌。

12、长期抗凝药物治疗,对长期服用血小板药物,如小剂量阿司匹林者,如考虑停药的风险比拔牙后出血的危害更大,拔牙前通常口不停药,如需停药应在术前 3~5 天开始,术后拔牙创内可置人碘仿海绵等止血药,并密切观察分钟后, 无活动性出血方可离开。

13、长期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此种患者的机体应激反应能力及抵抗力均降低,如发生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情况时,可导致危象的发生,必须及时抢救。

术后 20 小时左右是发生危象最危险的时期。此类患者在拔牙前应与专科医师合作,术前迅速加大皮质激素用量,并需注意减少创伤、消除患者顾虑及恐惧、保证无痛及预防感染。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