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3-02-13
原创

提醒: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 健康防护仍然不可少

虽然全国新冠疫情趋稳向好,但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且复工复学后人员聚集,因此,还是要做好健康防护。

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可通过空气、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好发于学校和集体单位等人群密集场所。

提醒: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 健康防护仍然不可少

上海天佑医院呼吸内科胡光副主任医师表示,每年春季,呼吸内科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人数明显增多,这与以下因素密不可分:气温变化大,导致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春节前后购物、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等人群密切接触或者相互接触机会多,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几率。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

呼吸道传染病往往起病急,伴有发热症状,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 流感

一般表现为发病急,有发热、乏力、头痛及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以及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2 麻疹

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肤出现斑丘疹。

3 水痘

皮肤表面出现斑疹、丘疹,多发生在头部、躯干、面部和四肢。发病时,伴随低热、乏力、畏寒、食欲减退等全身不适症状。

4 风疹

出现前驱期症状后 1-2 天迅速出现皮疹,从面部、颈部、躯干蔓延到四肢。除发热皮疹外常伴有耳后、枕后及颈后淋巴结肿大,大多数一周内消退。

5 流脑

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斑、烦躁不安,可出现颈项强直、神志障碍及抽搐等症状。

6 流行性腮腺炎

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

7 肺结核

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全身不适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春季如何做好防护工作?

「正确认识、有效预防,是切断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的关键措施。」胡光副主任医师表示,「我们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有效阻断这一疾病的流行与传播。」

一、口罩该戴还要戴

戴口罩能预防各种呼吸道传染病。进入人群密集场所或相对密闭空间,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厢式电梯、进入商超等,应规范佩戴口罩;同时随身携带口罩,根据所处环境科学佩戴口罩。

二、清洗双手不能忘

勤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外出归来、饭前便后、接触公共设施或物品后、接触快递包裹后,都要及时洗手。不便洗手时,可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消毒剂保持手卫生;但日常仍以洗手(流动水+洗手液/肥皂)作为主要预防手段。

三、社交距离要保持

保持社交距离不仅能降低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风险,也是文明礼仪的体现。与他人尽量保持一米以上安全社交距离,也要避免前往人多拥挤的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避开他人,用纸巾或弯曲的手肘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四、出现症状请重视

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尽量避免与身边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及孕妇、婴幼儿等人群接触,做好自我监测,视情况及时就医,就医时戴好口罩。

五、提高免疫很关键

健康生活方式有助提高自身免疫,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人员,尽快完成全程疫苗接种。

六、「阳康」恢复多关爱

部分人群「阳康」可能还未满月,要注意在恢复期放缓节奏、量力而行。如果仍有咳嗽气短、倦怠乏力、胸闷心悸等症状,可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寻求新冠感染后康复服务,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特别提醒:出现严重不适及时就医

如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咳痰、胸痛等不适,症状较轻者可在家自行处理,多喝热水、多休息。但如果症状较重,发烧超过 39 摄氏度,或出现呼吸困难、咳血、胸痛剧烈时,应及时就医。

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群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以维持呼吸功能稳定,既不可随意停药,又要避免滥用药品。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