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2-29
原创

探访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中心:医护全力以赴,因为「病人还在等着!」

「只要不是高烧到 39 度,或者实在爬不起来了,大家都坚持到岗,没有怨言,因为病人还在等着呢!」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姜家园院区急诊中心护士长谷茜又是心疼又有些骄傲地说,「我们的医生护士真的很好,很团结,很有奉献精神」。

面对当前新冠疫情防控新的形势,南医大二附院统筹资源、优化流程,全力以赴做好新阶段医疗救治工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而急诊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探访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中心:医护全力以赴,因为「病人还在等着!」

随时有人「倒」下,很快有人「顶」上

从 12 月 22 日的 368 人,到 25 日 593 人,再到 28 日 755 人,这是二附院姜家园一个院区急剧上升的急诊量,而如果加上萨家湾院区和迈皋桥院区,仅 28 日一天,这个数字是 2225 人。

数字每天都在攀升,同样直线上升的是医务人员超负荷的工作量。二附院姜家园院区急诊中心有护士 30 多名,年龄最大的 56 岁,最年轻的 20 岁,「除了一位产假,一位护士因为有其它严重疾病,其余全部在岗」。医护人员感染新冠最严重的时候,急诊排班从周排班制改成了日排班制,「随时都有人『倒』下,但很快又有人『顶』上来」,谷茜清晰地记得,大家几乎都只是在症状最严重的时候实在撑不了,才休息一两天。急诊中心主任谭晓、护士长汪勤时刻坚持在岗,随时协调各种突发状况,医院也调动多个科室的医护全力支持急诊工作。

探访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中心:医护全力以赴,因为「病人还在等着!」

谷茜自己是在连着上了一个白班和一个夜班后「倒」下的,「当天回到家,都不知道如何上床的,完全是迷糊的状态」,即便如此,仅仅休息了一天,谷茜又回到工作岗位,39 岁的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两个孩子一个上初一,一个还在幼儿园托班,都是正需要照顾的年纪,但谷茜完全顾不上他们,「先生很支持我,承担了家庭大部分的职责」。谷茜父母感染后,作为女儿也只能遥控指挥,尽一下作为女儿的义务。

事实上,急诊中心大部分的医护都是人到中年,「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是儿子女儿,也是为人父母」,但在救治生命面前,他们几乎都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而家人也都选择了无条件支持。

全力以赴救治病人,收获病人感谢

白班、晚班、夜班、加强班,急诊每天排四班,除了夜里的加强班,其它每个班次 8 小时,医护穿着隔离衣、戴着 N95 口罩、面屏和手套,全身心投入工作,「一旦投入工作,大家很少喝水,太麻烦,也没有时间」,护士们中午有 20 分钟的时间轮流吃饭,「有时候太忙,就不吃了」,而医生们常常选择上完一个完整的班再吃饭,那时候常常早已过了吃饭的时间。

探访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中心:医护全力以赴,因为「病人还在等着!」

在急诊任何区域,不论是抢救室、输液室还是急诊病房,你看到的永远都是脚步匆匆。谷茜说,来到急诊的病人以老年人居多,其中不乏高龄,伴有其它基础疾病,一旦感染新冠病毒,症状就会比较重。面对这种情况,医护往往顾不上其它,「90 后护士赵婷,小夜班的时候吐了,她自己不说,坚持上班,后来另一个护士刘雯知道了,尽管身体也不舒服,但主动提前两个小时来接班」,谷茜说,这样的事情很多,「因为大家都有一种紧迫感,面对病人,必须快速响应」。

探访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中心:医护全力以赴,因为「病人还在等着!」

面对医护的付出,病人同样心怀感激,「常常有患者家属会对我们说,『你们真不容易,太辛苦了』,『谢谢你们』,有时候他们出去买水,会给我们带一瓶,这种双向奔赴,让我们特别感动,因为我们的付出,他们看得见,感受得到,这就足够了!」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