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2-07
原创

19 岁花季,查出巨大乳腺肿瘤

全景案例

小于(化名),19 岁,自检发现左乳出现无痛性包块半年有余,一直未引起重视。

最近明显感觉肿块增大,在家属陪同下来中心做乳腺磁共振(平扫+增强)检查。

影像资料

19 岁花季,查出巨大乳腺肿瘤
19 岁花季,查出巨大乳腺肿瘤
19 岁花季,查出巨大乳腺肿瘤
19 岁花季,查出巨大乳腺肿瘤

图像显示:

*  左侧乳腺内见一巨大不规则肿块,病灶主体位于中央区及下象限,大小约 75 mm×62 mm×72 mm,边界清晰,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DWI 呈稍高信号,ADC 为 0.96~1.13×10^-3 mm^2/s*  增强扫描内见不强化分隔,病灶实性部分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速升流出型,部分纤维腺体受压推移。

诊断结果:

怀疑左乳肿块为交界性(低度恶性)乳腺肿瘤,建议手术。

之后小于进行了病灶切除手术,术后病理报告也证实了我们的说法,术后病理为交界性乳腺叶状肿瘤。

乳腺叶状肿瘤

乳腺叶状肿瘤 ( 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PTB) 是一类纤维上皮性肿瘤,由于肿瘤常常呈叶状结构,所以称其叶状肿瘤。在乳腺肿瘤中较为罕见,占比不足 1%,占所有纤维上皮病变的 2%~3%[1]。

根据间质纤维细胞分布程度及密度、有丝分裂计数和细胞异质性,可分为: 良性、交界性、恶性,三种肿瘤类型 [2]。总体的平均分布率分别为 60%、20%、20%[3]。

各个类型均可以局部复发,良性罕见远处转移 [4-5]。

乳腺叶状肿瘤发病年龄

女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高发年龄 35-55 岁,良性发病年龄一般低于交界性及恶性 [6-7]。亚洲人发病年龄偏低,25-30 岁,与纤维腺瘤的发病年龄重叠,<18 岁的并非十分少见 [8], 文献报道最小的年龄为 9 岁女童 [9]。

乳腺叶状肿瘤发病原因

一般认为与内分泌激素紊乱、纤维腺瘤病史和生育哺乳等其他因素有关 [10]。因此,青春期月经初潮、结婚生育后停止生育、绝经前后等,都易成为乳腺叶状肿瘤高发年龄阶段。

临床上通常表现为单侧乳房无痛肿块,触诊质韧,有确切边界,活动度尚可,很少有乳头溢 液、皮肤凹陷、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伴随症状,部分肿块可出现生长速度过快现象 [11]。

特别提醒:

显微镜下乳腺叶状肿瘤的基质成分与乳腺纤维腺瘤相似,而纤维腺瘤在 30 岁以下的女性中发病率最高,大小通常<3 cm,因此当乳腺纤维腺瘤体积较大或者迅速生长时,应警惕叶状肿瘤的风险。

乳腺叶状肿瘤筛查手段

综上,基于乳腺叶状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难发现。且很难与其他疾病,尤其是与乳腺纤维腺瘤进行区分,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11]。

1、乳腺超声 [12]

在超声图像下乳腺叶状肿瘤多数表现为椭圆形低回声肿块,与乳腺纤维腺瘤很难鉴别。这类肿块通常为 BI-RADS 3 级,建议 2 年的定期随访 ( 第 6、12、24 个月) 。在随访期间,6 个月内如瘤体旁组织发生变化、内部回声改变,以及增长超过 20%,需行乳腺粗针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因此,乳腺超声虽然操作简便、快捷,是叶状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但仅通过超声诊断叶状肿瘤的成功率并不高,局限于初步诊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乳腺 X 线摄影(俗称「钼靶」)

乳腺 X 线摄影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乳腺筛查方法,但由于表现缺乏特异性,有研究显示无法根据影像学表现鉴别乳腺叶状肿瘤肿块的良恶性 [13-14]。

但是,乳腺 X 线摄影可用于鉴别区分叶状肿瘤及纤维腺瘤,当肿块周围出现浸润性边缘、水肿及结构扭曲时应考虑为乳腺叶状肿瘤。

3、乳腺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无辐射,可多方位、多序列对病变进行扫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及软组织分辨率,能更为全面地显示病变。由于乳腺叶状肿瘤肿块多较大,因此磁共振成像比其他检查方式更适合观察这类疾病 [15]。一些磁共振征象有助于提示叶状肿瘤的病理学分级。

4、乳腺三联检查法

乳腺超声+ 乳腺 X 线摄影(俗称「钼靶」)+ 乳腺磁共振成像三联检查法,取长补短,互为补充,能发现无症状、无体征的早期微小乳腺癌,提升发现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乳癌高危人群早检早诊中的应用相当广泛。

其实对于案例中的小于而言,如果在发现肿块时就重视,及早就医进一步检查,或许结局就会完全不同。

出现乳腺结节或察觉异样,应尽快就医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特别是有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和其他高危因素者,及时排查乳腺癌风险,同时做好定期检查。

建议各位女性朋友,应该更加积极地定期进行乳腺筛查,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诊,即便发现肿瘤且分期较晚,也不要放弃积极治疗的机会,经验丰富的医生会提供更加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让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从中获益。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