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2-08
原创

孩子频繁眨眼,家长需警惕抽动障碍…

「我的孩子最近一个月总是清嗓子、吸鼻子,吃了感冒药也不见好,耳鼻喉科医生建议我去心理科看看,孩子嗓子不舒服能和心理有什么关系?」

最近,小美总是不自主地清嗓子、吸鼻子,同学反映她还喜欢挤眉弄眼,母亲带其去医院就诊后,居然被诊断为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是什么?

抽动障碍是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主要表现是不自主的、反复的、突发的、快速的、重复的、无节律性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抽动症状会因焦虑、兴奋等情绪而加重,放松时则会减轻。

抽动障碍的分类?

抽动障碍可以根据症状表现以及持续时间分为以下三类,赶快记好笔记:

孩子频繁眨眼,家长需警惕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有哪些典型症状?

运动抽动症状

1、比较突然的、没有意义的短暂的动作:眨眼、耸鼻、歪嘴、耸肩、转肩或斜肩等;

2、稍慢一些的、持续时间稍长一些的、似有目的的动作。蹦跳、跑跳和拍打自己等动作、模仿他人动作等。

发声抽动症状

1、突然的、无意义的发声。如搏鼻、清嗓、犬吠,或「啊」、「呀」等单调的声音等;

2、存在时间较长的、无意义的发声。如∶无目的地重复词和短语、秽语等;

发声性抽动和运动性抽动同时存在,往往症状频繁而严重,且交替出现。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症状呢?

除了遗传与大脑因素外,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与此病症有关。儿童焦虑、紧张、心理压力大,或者遭受应激及创伤,都有可能诱发抽动的症状。

抽动障碍的治疗

目前抽动障碍的治疗以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为主,一般预后良好。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同时,家庭的支持尤为重要,家长应做好以下 3 点,更快帮助孩子恢复心理健康:

抽动障碍的家庭干预?三招帮你搞定

1. 保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帮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饮食营养均衡,增加体育锻炼;

2. 减少兴奋、激动、紧张的情绪。避开容易使孩子情绪激动、兴奋的电视或游戏;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夫妻和亲子之间避免争执、打骂;

3. 缓解压力,减轻学业要求,定期带孩子放松身心。

不管是运动抽动还是发声抽动,都是儿童本身所不能控制的,不分场合地出现异常的行为表现,可能会导致儿童遭受他人不友好的议论以及区别对待,社交受损,自尊心受挫,进而对生活、学习造成影响。

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如有发现尽早就医,同时配合家庭干预,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