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1-11
原创

靠着手机「读屏」跨省求医,30 岁男子「量眼定治」守住「小眼球」视力

作者:包单霖

30 岁的穆先生从小左眼失明,靠着右眼仅能看见眼前人影的视力生活,努力经营着一家盲人推拿中心。小时候,他也曾经去求医问诊过,但当时医生表示无能为力。然而近五年来,右眼仅存的微弱光影却逐渐变弱,近一年来感觉更差,他不由心生紧张。经过各方了解,靠着手机「读屏」功能,穆先生独自从河南出发跨省求医,来到浙江省眼科医院杭州院区赵云娥教授的门诊。

复杂程度叠加,治疗难度翻倍

经诊断,穆先生的情况非常复杂,是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双眼真性小眼球、双眼小角膜,右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左眼盲。真性小眼球是胎儿发育过程中眼球提早停止发育,相比于正常人的眼轴(22-24 毫米),真性小眼球往往小于 18.5 毫米。

穆先生的眼轴仅 13 毫米,眼球内的空间比正常人少了近一半,而且角膜直径也特别小,只有 5 毫米,不到正常人(11-12 毫米)的一半。真性小眼球患者的眼轴每短 1 毫米,普通白内障手术的风险就成倍增加,最可怕的是术中可能突发的爆发性脉络膜大出血,有可能造成眼球不保、术中眼球内容物流出等重大风险。此外,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也成倍增加,最容易发生的就是眼压失控,恶性青光眼。

靠着手机「读屏」跨省求医,30 岁男子「量眼定治」守住「小眼球」视力

赵云娥教授在仔细检查后判断,穆先生的视力下降可能与加重的白内障有关。沉思良久,赵教授在反复查看外院的 B 超时发现他的右眼虽然眼睛小,但并没有典型真性小眼球的结构,眼球壁坑坑洼洼,似乎眼球后面还有一个大的液性肿块。

于是,赵教授建议他先复查 B 超,果然查出了一个球后占位性病变(疑似囊肿),因而又建议他去做右眼眶部磁共振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肿物。待磁共振出结果后,浙江省眼科医院杭州院区眼眶眼肿瘤专科方伟副主任医师进行了解读:「眼球后壁部分巩膜缺损,下直肌与视神经间有一个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的液态肿物,大小约 2 cm*1 cm,压迫着视神经向鼻上方移位。初步判断为先天性眶内囊肿。鉴于存在巩膜缺损,这个囊肿可能和眼球有一个潜在的连接通道。」

全面流程保障,专家团队「量眼」保卫

穆先生情况复杂,其手术需要非常个性化的设计。这样的高风险、高难度也导致他曾在多家医院求治无果。赵云娥教授团队长期以来接手了不少疑难眼病,针对类似情况的高难度患者有着全面细致的诊疗流程。

单纯行先天性白内障手术可不可以?这个囊肿要不要处理?先天性白内障手术过程中会不会导致囊肿内液体灌入眼球内,会不会出现脉络膜脱离乃至视网膜脱离?围绕穆先生的情况,浙江省眼科医院温杭两院进行了多学科专家的连线会诊。最终,赵云娥教授认为,他目前的视力低下,部分是因为眼球发育不良和视功能发育不良,部分是因为视神经受压变差,还有一部分就是由白内障加重所引发的,而针对第三种情况还是值得一搏的,若能成功施行白内障手术,估计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视力。

综合各方意见后,赵云娥教授确定了在最小损伤的情况下挽救视功能的方案,即在不影响眼后段肿物的情况下把先天性白内障摘除,之后再观察眼部肿物的变化。手术中,赵云娥教授先在右眼上开了一个 2 毫米的小孔,双手从容地操作着超乳设备在小眼球的「雷区」中稳健行进,并在术中及时调整了手法及设备参数设定,最终顺利完成了手术并植入了晶体。

靠着手机「读屏」跨省求医,30 岁男子「量眼定治」守住「小眼球」视力

术后第 1 天第一次复查时,赵教授在穆先生眼前不断调整着手的位置,当距离他 60 公分左右的时候,穆先生欣喜道:「我能数得出您的手指头了。」听完医生让他定期复查、关注囊肿情况的叮嘱后,穆先生安心地踏上了回家路。在回程的高铁上,他有了更加惊喜的发现,复查时忍不住要跟赵教授分享:「能看到路边的树叶片片分明,太高兴了!」

「这个患者的小眼球情况非常奇特,初看觉得束手无策,当真不知该怎么解决。」赵云娥教授说,「但在仔细梳理他的眼睛特点后,我们觉得手术虽然难度比较大,但是采取适当措施后,并发症应该还在可控范围内。而一旦手术成功,不说让视力回到五年前的状态,但即使能回到一年前的状态,对他来说也是有所帮助的。」

在一只眼完全失明,另一只眼仅存微光、保守治疗无望的情况下,手术就是保存或是提高其视力的唯一途径,赵云娥教授团队又一次打赢了一场「微光保卫战」。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