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0-24
原创

新生宝宝呛咳不止,「元凶」竟然是它!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宝宝锦锦(化名)经过 38 天的精心治疗和呵护,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难关,跟死神一次次擦肩而过,终于可以平安回到父母的怀抱。

锦锦出生后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险象丛生……

扑朔迷离,揪出元凶

2022 年 8 月,宝宝锦锦出生了。

本该茁壮成长的小锦锦,出生后不久出现吃奶呛咳及面色青紫,起初家人并未在意,可生后 1 周黄疸的症状加重,吃奶呛咳的症状持续存在,家人带其住院治疗,经过 1 周的初步诊治后,黄疸明显减轻,但是呛咳、紫绀的情况未有缓解。

9 月,家人怀着急切不安的心情,把孩子转来郑大三附院。入院检查发现孩子感染指标明显升高,管床医生立即给予抗感染治疗,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经初步会诊后决定进一步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尽快明确病因。

入院第 2 天,患儿出现了反应差、呼吸困难、面色苍灰、心率增快等症状,感染指标急剧升高,肺部 CT 也显示肺部炎症改变较之前明显进展,值班医师、副主任医师王志军判定,患儿出现了感染性休克,立即给予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扩容、纠酸、升级抗生素等一系列治疗……患儿休克情况得到初步缓解,但感染的元凶究竟是什么?为何来势如此汹汹?

此时,家属向医护人员反馈,他们家族中既往有结核病史。

新生儿二科主任、主任医师尚利宏指导医务人员立即给予兼顾抗结核治疗,将患儿转入隔离病房,同时尽快完善母亲及患儿结核病相关检查及血宏基因检测,很快排除了结核感染。但患儿宏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丰度 99.6% 嗜肺军团菌,尚利宏迅速联系检验科进行痰液嗜肺军团菌抗原鉴定,结果同样为阳性。

导致孩子这个症状的「元凶」终于找到了,但大家并没有感到轻松,因为新生儿嗜肺军团菌肺炎在国内外均较罕见,并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病死率高,后期可能出现肺纤维化、肺空洞等严重后遗症,可能导致不能撤离氧气或呼吸机。

新生宝宝呛咳不止,「元凶」竟然是它!
新生儿科疑难病例讨论

科室迅速成立救治小组,升级感染防控措施,抽调四位护理骨干组成专门护理小组轮流守护,全体医师共同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临床药师张海礁会诊后,共同制定了治疗方案,告知家长详细病情及治疗相关风险、征得家属同意后,给予孩子相关药物治疗。

跌宕起伏,拨云见日

抗感染药物使用后,医护人员精心照料宝宝,但是细心的管床医师、主治医师华敏敏及护士观察到患儿机械通气后腹胀的情况明显,需要反复用注射器通过胃管抽气,腹部可以触诊到呼吸机送气气流。

结合患儿生后呛咳病史,医生认为患儿可能还合并气管食管瘘,但患儿下胃管的过程顺畅,基本可以排除常见类型的气管食管瘘。

儿内科兼新生儿科主任徐发林查看患儿后,请河南省医学会小儿呼吸学组组长、小儿呼吸科主任王秀芳会诊,王秀芳了解情况后,建议立即进行院内多学科会诊。

新生宝宝呛咳不止,「元凶」竟然是它!
开展多学科会诊

于是,医务部组织医学影像科、小儿普外科、小儿呼吸内科、新生儿科等科室多位专家迅速展开多学科会诊。医学影像科主任陆林仔细查看患儿的肺部影像学资料,在颈 2-胸 1 水平位置,找到可疑食管气管瘘口。

接下来,如何进一步确定瘘口的存在及瘘口位置,成了又一个难题。

如果不能尽快确定瘘口并修补,患儿将面临腹胀进一步加重,甚至消化道穿孔的危险。但此时患儿病情危重,需要持续机械通气,无法脱离呼吸机到医学影像科进行消化道造影检查。

于是,医务人员再一次集思广益,多方论证。为保障病人安全,大家决定在床旁进行造影检查。

会诊后第二天,陆林带领医学影像科技师来到病房,为患者进行了造影检查,确定了食管气管瘘确实存在,但仍不能确定瘘口的具体位置。

新生宝宝呛咳不止,「元凶」竟然是它!
开展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经过再一次讨论,大家决定进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新生儿科医护人员严阵以待,准备好抢救物品,由呼吸科主治医师朱志杰及团队进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场的医护人员明确分工、通力合作,终于发现了瘘口的具体位置。

接下来,小儿普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黄华再次邀请麻醉科、呼吸科、手术室等讨论具体的手术方案。最终,大家在纤维支气管镜团队的辅助下,一场持续 4 小时之久的高难度、高位食管气管膜型瘘修补术顺利完成。

术后,经过新生儿科医护人员近 1 个月的精心救护,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终于可以回到父母的怀抱了。

新生宝宝呛咳不止,「元凶」竟然是它!

新生儿重症嗜肺军团菌肺炎国内外实属罕见,病情重、进展迅速,死亡率高;高位膜型食管气管瘘病情隐匿、复杂、误诊率高,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

不断提高专业救治能力,全力守护每一名患儿的生命健康,我们一直在路上。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