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10-14
原创

它一直被误解,却成为照亮生命的最后一束光......

56 岁的苏先生患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 30 余年,平时没有规律体检。3 个多月前因腹痛腹胀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检查,被诊断为肝癌晚期并全身多发转移。由于错失手术时机,他的疾病进展迅速,很快出现消瘦,重度腹水,剧烈腹痛,消化道出血,转氨酶、血氨升高,肝性脑病等严重症状,并伴随谵妄、幻觉、胡言乱语、睡眠障碍。

平时作为家庭顶梁柱和单位业务骨干的苏先生,现在卧床忍受着难以抑制的剧痛,不能进食,二便失禁。巨大的反差让他彻底失去了尊严,家人也因此倍受打击。家属连续多日照料患有严重睡眠障碍的苏先生,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其家属无疑是身心双重折磨。苏先生和家属迫切希望可以减轻疼痛、安稳睡眠。

主管医生了解或者诉求后,立刻联系疼痛科张韶南副主任医师,经过会诊后将其转入疼痛科。张韶南副主任医师结合苏先生疾病治疗预期情况,给予其适度镇静镇痛,进而改善躁狂、谵妄、睡眠障碍、腹痛症状,同时通过引流腹水,有效减轻腹胀的症状。经过一系列针对性治疗后,苏先生很快能在家人的陪伴下,坐着轮椅上看朝阳升起、落日余晖。

主治医师每日和苏先生日常谈话,详细询问其各项情况,及时解决他的疼痛、腹胀等不适感,尽可能使其处于舒适状态;通过对苏先生进行心理支持,让其正视现实,消除恐惧;同时安抚鼓励患者家属重拾未来生活的勇气。最终,苏先生毫无遗憾地和家人告了别,家属对疼痛科医护人员在苏先生患病期间给予的临终照护表示真挚感谢。

在现实生活中,像苏先生这样处于癌症晚期、濒临死亡的癌痛患者还有很多。对于他们而言,已经失去了手术和用药治疗的意义,他们或经历过手术,身体创伤很大、十分虚弱,或经历过放化疗,全身性副作用显著。他们承受着身体与心理的双重痛苦,他们更需要一个好的方式或途径去缓解身体疼痛、减轻精神负担。通过临终关怀帮助患者提高舒适生活环境,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等方式减轻病人的痛苦,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死亡。

临终关怀,却一直被误解

关于临终的认识,人们普遍存在很多误区。疼痛严重影响着患者躯体及社会功能,癌痛以及癌症晚期其他不适病症让患者充满屈辱感。

目前,世卫组织已将疼痛确定为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从医学伦理学和尊重人权的角度出发,癌症晚期患者得到完善镇痛、受到尊重并得到心理精神上支持和安慰,是为临终关怀,是这类特殊患者的真正需求。

临终关怀,需要被所有人正视

在中国传统人伦观念里,生老病死都是所谓的人生大事。有尊严地生活,有尊严地离开,生命的故事才算完整。生老病死,是每个生命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但当生命来到任何手段都无改变的时候,如何走完走好最后一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如何面对死亡,如何有尊严地离开,是一个很多人都难以直面的问题。临终关怀护理模式是从心理、生理等方面给予患者悉心的关怀与护理,以最大努力延长患者的生命时间,让患者平静祥和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

临终关怀,我们应该怎么做?

1. 生理方面:帮助病人解决基本生理需求,如呼吸、睡眠、进食、排便等;消除躯体性疼痛,提高舒适感。

2. 心理方面:了解病人心理需要,给予心理支持,采取各种有效方法缓解患者对死亡的恐惧,指导其正确认识生命价值以及弥留之际生存意义,使其致死保持人的尊严,和亲人做最好的告别。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