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9-15
原创

吃的太好、吃的太饱?小心这个地方「自我消化」,后果很严重!

差不多每个人都经历过这件事——肚子痛。

你知道这些疼痛可能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么?

上腹部的疼痛可能是以下这些疾病引起的:急性胃炎、胃溃疡或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

其中急性胰腺炎知名度不高,但是危害却不小,重症胰腺炎常波及全身多个脏器,病死率较高!

饱餐或饮酒后腹痛,小心胰腺炎

胰腺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可以分泌胰液,胰液中有各种胰酶,胰酶是一种消化酶,可以消化我们吃进去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等食物。

但胰酶在胰腺中不具备活性,所以不会损伤胰腺,只有进入十二指肠被激活后才有消化作用。

当各种病因导致胰酶异常激活,引起胰酶对胰腺组织进行「自我消化」,就导致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上腹部疼痛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常于饱餐或饮酒后突然发生,常向左肩、左腰背部放射,伴有腹胀、恶心、呕吐,且呕吐后腹痛不缓解,可不发热或伴有轻中度发热。

重症急性胰腺炎可并发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障碍,以呼吸功能、肾功能损害常见。部分患者会出现心动过速、低血压、少尿等休克表现,严重脱水和老年患者还会出现精神状态改变。

因此一旦发现无法判断的上腹痛,一定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急性胰腺炎需要及时住院治疗。

胰腺炎发作,多因吃得太好、喝酒太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严重危及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其三大病因中有两个都与生活饮食习惯有关。

在我国,胆道结石、炎症和狭窄等造成胆道梗阻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占 50% 以上,称为胆源性胰腺炎。

其次是过量饮酒。酗酒可引起胃肠道充血水肿,刺激胰液分泌增加,还可直接损伤胰腺引起胰液外溢。

第三个常见病因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当血清甘油三酯浓度 ≥ 11.3 mmol/L 时,容易发生高脂血症型胰腺炎,其机制可能与甘油三酯分解的游离脂肪酸对胰腺本身的毒性作用及其引起的胰腺微循环障碍有关。

由于饮食习惯,高甘油三酯胰腺炎日渐增多,且呈年轻化、重症化态势,有超越酒精性急性胰腺炎,成为第二大病因的趋势。

预防急性胰腺炎,需健康生活方式

急性胰腺炎患者中 80%-90% 属于轻中度,预后好;10%-20% 属于重症胰腺炎,常波及全身多个脏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死率仍较高;另外,还有 5%-10% 的患者会反复发作,非常痛苦。

预防急性胰腺炎,应以病因作为切入点。积极地治疗胆道疾病是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必要措施。同时,应该改善自身的生活习惯,避免大量酗酒以及暴饮暴食。

当甘油三酯<5.65 mmol/L 时,发生高甘油三酯型急性胰腺炎的概率就会明显下降,因此,有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人们需引起重视,定期检测血脂,并把甘油三酯降至安全范围。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同样,只要正确做好「未病先防」,定期检测相关指标,去除或修正危险因素,就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