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9-08
原创

这种方法对「咳嗽」很有效,却被很多人妖魔化!

季节交替,天干物燥,娃咳咳咳不停,医生根据病情给开了雾化吸入的药,很多家长就不淡定了。

听说雾化比输液还可怕?雾化药是激素,不能用!孩子用多了会有依赖性的!给孩子用就相当于吸毒!

这可真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啊。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内一科(呼吸科)朱昌琼副主任医师怎么说?

家长们赶快做好笔记喽!

什么是雾化吸入疗法

雾化吸入疗法是一种常用的给药方式,随着呼吸运动将药物吸入到呼吸道和肺部,是目前治疗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雾化吸入疗法有什么优点

与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给药方式相比,雾化吸入疗法通过专门的装置将吸入药物分散成气溶胶形式进入呼吸道,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气道或肺脏)。

起效迅速,疗效可靠,全身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不需要患者刻意配合,尤其适用于儿童。

雾化器的选择

雾化器是一种通过压缩气体、电源装置或氧源作为驱动将药液转变为气溶胶形态的一类装置,通过该类装置将呈气溶胶状态的药物输送至气道。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雾化吸入装置也在不断更新并相继投入使用。

这种方法对「咳嗽」很有效,却被很多人妖魔化!

雾化吸入疗法的适应症

儿童雾化疗法的适应证包括各种类型的呼吸系统疾病:

1、过敏性气道炎症,如儿童哮喘;

2、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

3、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急性会厌炎、百日咳或类百日咳样综合征、肺炎等);

4、呼吸道非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5、其他如呼吸道感染后咳嗽、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

6、外科、耳鼻喉科手术相关疾病。

雾化吸入疗法的常用药物

常用雾化吸入治疗的药物主要有: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短效β2 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短效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和粘液溶解剂(如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等。

根据疾病的适应症严格遵医嘱用药,也可根据多种药物在同一雾化器中配伍使用的相容性和稳定性联合使用。

雾化吸入疗法的注意事项

1、治疗前 30 分钟避免过度进食,以免因哭吵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

2、雾化治疗前需充分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3、雾化吸入治疗前洗脸,不要涂抹油性面霜等以减少面部药物附着;

4、正确组装管路、喷雾器及面罩;

5、雾化吸入时最好选择坐位,婴幼儿可半坐卧位;

6、储药器应保持与地面垂直,避免药液倾斜外溢;

7、密切关注雾化吸入过程中潜在的不良反应;如出现明显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即刻处置;

8、雾化结束后及时洗脸和漱口,以减少药物在脸部、口腔和咽部沉积;

9、管路、喷雾器及面罩(或咬嘴)套装应该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污染;

10、非雾化吸入专用制剂不推荐用于雾化吸入治疗,如静脉注射制剂等。

呼吸系统疾病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雾化吸入疗法是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童呼吸道疾病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呼吸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总而言之,要不要给宝宝做雾化,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希望宝宝们都能健健康康的哦。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