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9-06
原创

小心病从口入,秋季谨防食源性疾病找上门!

2022 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于 2022 年 8 月 29 日至 2022 年 9 月 4 日为期一周的宣传活动正式启动,今年的主题是「共创食安新发展,共享美好新生活」。

俗话说「病从口入」,食品安全问题提醒大家,应该储备科学的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近年来,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屡见不鲜,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食源性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食源性疾病的症状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部分可伴有发热、头晕、头痛。但一些食源性疾病除了消化系统症状以外,还会引起严重的脏器损害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

微生物性

细菌性: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副溶血性弧菌病、蜡样芽孢杆菌病、志贺氏菌病和肉毒毒素中毒等。

病毒性:诺如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感染、甲肝病毒感染、戊肝病毒感染等。

寄生虫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旋毛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等。

化学性

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瘦肉精中毒、甲醇中毒和杀鼠剂中毒等。

动、植物性毒素

有毒蘑菇中毒、霉变甘蔗中毒、菜豆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和河鲀毒素中毒等。

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开口吃个爽,莫把安全忘」。预防食源性疾病,应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品安全五要点」。

保持清洁

饭前便后和食品制备过程中要勤洗手,餐具、厨具和厨房环境要清洁。

生熟分开

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

烧熟煮透

食物应彻底煮熟才可食用,食物中心温度至少达到 70℃。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

保持食物安全温度

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在室温下存放最好不超过 2 小时,食物在冰箱也不能过久储存。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长时间化冻,不可反复融冻。

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没有霉变的主粮、豆类,适当清洗、削皮,降低风险。食品制作的全过程要使用安全的水,不买、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物。

如何选购食品和就餐

去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食品经营单位或餐饮单位购买和就餐。

网购食品或半成品更要注意查看卖家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及经营项目、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慎食高风险食品,如凉菜、熟食卤味、生食水产品。慎饮泡制酒。不食用野蘑菇、鲜黄花菜、河豚鱼、织纹螺以及一些可能具有毒性或有寄生虫风险的产品。

食用前查看外包装,观察是否新鲜,是否在保质期内,包装是否完整无损、有无鼓包、有无颜色变化、有无出现异味等现象。

膳食营养要均衡,食材选择多样化。饮食应以清淡为宜,避免暴饮暴食。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