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8-10
原创

冠心病患者该如何用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冠心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年龄、性别、遗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合并的其他慢性疾病在冠心病的发病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缺少运动、长期精神焦虑等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年轻、性别和家族史不能改变,我们能够改变的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控制慢性疾病。戒烟、控制体重、增加运动、合理膳食,控制其他慢性疾病,这样能够明显减少冠心病的发病和进展。

为什么每年体检都预防不了猝死?

猝死是一个平时健康或者貌似健康的人,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疾病突然死亡。我们听到过很多名人的猝死,在猝死的患者中,心源性的猝死占到 3/4,而在所有的心源性猝死患者中,冠心病占到了 90% 以上。美国心脏协会指出,20% 的冠心病患者以心脏性猝死为首发表现。

许多人都问,为什么每年的体检都预防不了猝死?因为常规的体检项目往往不能发现冠状动脉的轻中度病变,而在许多心梗患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冠脉内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冠脉狭窄急性加重或冠脉闭塞而猝死。我们能够做的是积极控制冠心病的易感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戒烟、健康饮食、保持适当的运动。存在危险因素较多的患者,建议在体检时加做运动平板或冠状动脉 CT 的项目,尽早发现冠脉病变,并进行一级或二级预防。如果平时有活动后胸闷、胸痛等症状,及时就诊,不要延误救治时机。

冠心病患者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冠心病患者常用的药物其中一大类是抗血栓药物,包括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这些药物能够减少血小板聚集成为血栓的风险,因此明确诊断冠心病的患者需要长期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尤其是在发生过心肌梗死或植入过支架的患者,防止血栓尤其重要,不要随意停服。另一大类药物是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主要是他汀类药物,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降低胆固醇水平能够大大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目标值以下,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部分。如果使用他汀不能使得胆固醇水平达标,还可以加用依折麦布等药物。还有一大类是缓解心绞痛的药物,主要有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等,能够扩张冠状动脉,防止血管痉挛,减轻心绞痛。另外,控制血压、血糖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也非常重要。这些都是冠心病患者常用的药物。

正确看待药物的副作用

常常有患者在门诊咨询医生,我吃的药物有那么多副作用,我很害怕,能不能不吃?更有病人认为「是药三分毒」,能够不吃药,才是健康的表现。要正确认识药物的副作用,首先要看到药物的治疗作用,而不能仅仅关注它的副作用。现代人的寿命不断延长,除了我们的物质丰富了以外,还因为我们有了越来越多能够治疗疾病的药物。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确实在一部分患者身上,会出现副作用,正确的认识它、识别它、监测它,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剂量和药物的种类,才是正确的态度。

冠心病用药的注意事项

冠心病患者需要服用的药物一大类为抗栓药物,这类药物能够减少血栓事件的发生,但同时也有出血的风险。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患者需要观察自己是否有出血的倾向,皮肤是否出现瘀斑、瘀点,刷牙时是否出现粘膜的出血,大便是否颜色发黑,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及时就诊,调整抗栓药物的剂量和种类。服用降脂药物要关注胆固醇水平,是否达到治疗目标,同时定期复查肝功能。平时对血压、血糖的控制也非常重要,合理的膳食,减少钠盐的摄入,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压和血糖。持续服药,监测血压、血糖对冠心病的治疗也至关重要。

冠心病人随意停药有什么危害?

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随意停用抗栓药物可能导致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如冠脉内仍有不稳定病变可能导致新发的心肌梗死。停用降脂药物将导致胆固醇升高,冠脉内粥样斑块进展可能性增加。随意停用降压药物可能造成血压波动,容易诱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随意停用降糖药物可能导致血糖波动,产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糖控制不佳可加重冠状动脉病变。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