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8-02
原创

肺上长「蜂窝」 抗感染无效——三个成年人被确诊为「儿科」病

3 名分别为 22 岁、27 岁、28 岁的成年人,因肺上出现蜂窝状囊性病变,反复抗感染无效,走了不少治疗弯路,直到最近来到武汉市肺科医院,他们才先后被确诊为同一种「儿科」常见、成人罕见的疾病——先天性肺腺瘤样畸形。目前,三人术后恢复良好。

3 名患者中,22 岁患者小张(化姓),日常无症状表现,在去年的一次体检中,偶然发现右上肺阴影。在几家医院,被认为是肺部感染,但抗感染治疗均无效。来武汉市肺科医院进一步检查发现,这些结片影是一些边界清晰、密度较低的囊性病变。

27 岁的患者小周(化姓),童年时就被发现了肺上蜂窝状异常,也去过多家医院,进行过多次治疗,但病灶并未彻底消失。平时易感冒、咳嗽,每次检查,均提示可能存在先天性肺部疾病可能,但未能进一步治愈。

28 岁患者小赵(化姓),因咳嗽、咳痰入院,检查发现右肺上叶多发斑片状、条索状高密度影,局部形成薄壁空洞,多发肺大疱,形成蜂窝状。

上述 3 名年轻患者,症状有无不一,但均可见肺上囊性病变,只是呈现形式略有不同,在进行抗感染治疗后,感染常暂时控制,而后又有反复,且均不能最终消除囊性病灶。

根据这些共同特征,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科、外科、放射科等学科专家进行会诊,专家们倾向于一种儿科常见病——「肺囊性腺瘤样畸形」。

最终,上述三名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术中病理检查,均确认了专家推断的正确性。目前,三名患者恢复良好。

肺上长「蜂窝」 抗感染无效——三个成年人被确诊为「儿科」病
杨澄清正在观察患者 CT 片

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二病区副主任医师杨澄清介绍:肺囊性腺瘤样畸形,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肺芽(人体组织,胚胎发育期,发展形成支气管树和肺泡。)分支发育畸形,远端逐渐扩张形成盲囊,囊内细胞分泌的粘液不能排出而积聚膨胀形成囊泡。随着疾病的发展,囊泡逐渐增多,最终形成「腺瘤样」畸形。肺囊性腺瘤样畸形 (CCAM) 是儿童较常见的病变之一,然而在成年人中病例报道较少见。非儿科医师,不容易考虑到它,易造成误诊。

杨澄清说,此病常表现为单发、多发囊性或囊实性病灶,均具有一定的占位效应。具体表现为三类囊状形态,Ⅰ型 CCAM 可表现为肺内的单囊、少囊或多囊腔病变。囊腔可大可小,伴或不伴气液平面,也可表现为实性成分较多的囊实性病变。Ⅱ型 CCAM 表现是大小相似的蜂窝状囊样占位病变,,也可表现为实性病变。而Ⅲ型 CCAM 多表现为肿块样软组织密度影,伴或不伴小囊腔 (直径<0.2 cm)。

杨澄清说,成年患者,若肺内发现典型的囊性或囊实性占位,增 强 扫 描 囊 壁 及 实 性 部 分 较 均 匀 强 化,则 需 要 考 虑 CCAM 的诊断。该病的存在,极易引起肺上的反复感染,且抗感染治疗只管一时,不能解决根本,最佳治疗手段就是外科手术。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