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7-21
原创

肿瘤标志物升高就是得了癌?快看看你的体检结果!

「小文,最近我去体检了,不瞒你说,我可能得了癌。」

「啥?体检报告上写了你得癌症了?」

「不是,你看我的肿瘤标志物升高了,恐怕不是什么好事情。」

最近,阿强到医院做了个体检,体检结果可是把他吓懵了,这不他赶紧找好友小文诉说心事。

难道肿瘤标志物升高就是得了癌?一起听听郑州人民医院北院区健康医学中心的专家怎么说!

在体检套餐中,肿瘤标志物给人一种很高冷的感觉,比如肿瘤四项、七项,以及很多看不懂的符号名称及含义等。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人体对肿瘤免疫反应所产生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可检测出来。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有:癌胚抗原 (CEA)、甲胎蛋白 (AFP)、糖类抗原 (CA125 等)、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 等。

恶性肿瘤是人类的重要杀手,大家谈癌色变也属正常。

问题来了,假如在体检时发现肿瘤指标升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肿瘤标志物升高,就是得了癌症吗?

得知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多数人会一下子非常担忧,到底是不是得了癌症?恶性程度高不高?

其实大家可先不要如此忧心忡忡,血液中检测出肿瘤标志不等于得了恶性肿瘤。

因为大多数肿瘤标志物不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也存在于良性肿瘤及胚胎组织,而炎症反应甚至吸烟、饮酒、经期、睡眠不好等因素也可能引起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

即使在正常人群中,肿瘤标志物水平会偏高的也有约 10% 左右。

有人会问「既然不确定,检测肿瘤标志物还有啥用?」

当然是有用的,标志物水平异常,对肿瘤的发展是有评估价值的。一般良性疾病时,标志物水平升高是一过性的;恶性肿瘤时标志物水平会进行性升高,动态观察标志物变化就有了诊断意义。

因此,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监测疗效、有无复发转移以及预后判断等,不足之处是多数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不够,临床上不会单独依据它来确诊,要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常用肿瘤标志物表达的含义?

肿瘤标志物中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甲胎蛋白(AFP),它是肝细胞的一种特殊蛋白质,人到成年后会失去合成能力,所以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含量极低(<20ng/ml)。

在原发性肝癌、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或是怀孕时,血清甲胎蛋白会再度增高,若持续升高>400~500ng/ml 时,要高度怀疑肝癌可能,联合肝脏 B 超检查可及早诊断。

建议因乙、丙型肝炎引起肝硬化的朋友,每 6 个月复查甲胎蛋白和肝脏 B 超,以便及时发现有没有癌变。

另外,癌胚抗原(CEA)主要存在于直肠、结肠癌组织和胚胎肠黏膜,正常值<15ng/ml,水平升高可反映多种肿瘤的存在,对大肠癌、乳腺癌、肺癌的疗效判断、病情监测、预后估计有较好效果,但它的特异性不强、灵敏度不高,在直肠息肉、结肠炎、肝硬化、肝炎、肺气肿等良性疾病时也会一定程度升高,所以对早期肿瘤诊断作用不明显,发现癌胚抗原偏高时,建议做更全面的防癌体检。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诊断前列腺癌最主要的标记物之一,正常值<4ng/ml,升高可见于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肾炎及前列腺炎,>10ng/ml 时怀疑前列腺癌发生可能,建议结合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

发现肿瘤标志物水平偏高怎么办?

受技术水平所限,目前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可用作可疑肿瘤的辅助诊断,至于肿瘤确诊的「金标准」,还是靠病理学诊断依据。

如果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可请专业医生分析原因,3 个月后复查。复查要到正规医院以免出现误差。

若复查结果仍偏高,要排除近期是否服用药物尤其补品、中药之类,停药后 1 月再次复查。如果肿瘤标志物水平超过正常值的 3-5 倍,就要提高警惕,及时到水平较高的医院复核、诊断。

至于是否作为常规体检筛查项目,鉴于肿瘤标志物检测成本较高,出现异常结果对心理影响也较大,对健康人群一般不推荐。

但对年龄 45 岁以上,或有癌症家族史、与肿瘤相关病史、从事高危职业、存在肿瘤诱发因素等人群,针对性选择肿瘤标志物检测筛查是有必要的。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