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7-15
原创

近期高发!南京江北医院提醒您警惕热射病!

收录于专题: 炎炎夏日科普篇

7 月 12 日,南京市气象台升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这一红色预警不仅是今年以来首个,也是近五年来首个。

随着南京连日来的持续高温,南京江北医院急诊科目前已接诊五十余名中暑患者,其中不乏热射病,甚至是因热射病导致死亡的患者。

从我院急诊科了解到,这段时间,接到很多中暑患者,最小的 14 岁,最大的 89 岁,主要集中在 36-60 岁人群,这些人主要是是户外工作者。还有部分老人因为家里不开空调,通风不畅导致中暑。

「近几天,急诊科接受到的中暑患者剧增,严重者甚至出现了高热、电解质紊乱、多脏器衰竭等危重症。」急诊科医生吴成放介绍,这名患者目前仍在重症监护室抢救。

什么是热射病?

热射病是指因高温条件下,机体不能有效散热,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疾病,死亡率高达 50%~70%,70 岁以上老年患者死亡率高达 80% 以上。

热射病根据患者发病时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可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

劳力性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如高温下户外工作者。

非劳力性热射病常见于年幼者、孕妇和年老体衰者,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

热射病的表现有:高热(直肠温度 ≥ 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 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都是中暑,有啥区别?

热射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实际上,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是有一个由轻及重的连续过程,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统称为热致疾病。而热射病,则是最为严重的重症中暑,只要在中暑前期及时处置和治疗,可最大程度地避免热射病的发生。

先兆中暑: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出现了头痛、头晕、多汗、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这时候要迅速转移到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并且要及时地补充水分和盐分,可以有效缓解。

先兆中暑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就会进展到轻症中暑,在先兆中暑的基础上出现体温明显增高,往往>38℃,伴面色潮红和大量出汗,严重者出现脸色发白、冒冷汗、站立不稳等虚脱表现。此时,轻度中暑若得到及时治疗和处理,仍能很快缓解病情,但如果未引起重视,发展到重度中暑,病情就会急转直下并预后不良。

重度中暑:会出现严重的器官功能的损伤,首当其冲的就是中枢神经系统,典型症状是意识障碍甚至昏迷,也可能出现抽搐,CT 检查可见脑水肿。其次会出现凝血障碍、横纹肌溶解,肾功能损害甚至是急性肾衰竭。此外,肝脏、呼吸、循环、胃肠道均会出现损伤。

南京江北医院急诊科提醒市民一定要提高对先兆中暑症状的警惕性,及时识别、避免病情加重和进展。其次,要注意老人和儿童等相对体弱的特殊群体,夏季可能衣着严实,甚至因为怕感冒而不愿意吹空调,从而导致中暑,这类人群发病症状比较「隐蔽」,不易觉察。

中暑之后怎么办?

首先应将患者扶到阴凉处躺下;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最好是淡盐水;

用湿毛巾、冰袋、冰块、风扇降温;

把患者脚部抬高,有助于静脉回流,缓解头晕状态。

如情况严重,应立即将患者送至医院,医生会采取更专业的综合与对症治疗措施,处理并发症,防止脑水肿和抽搐等特殊情况。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