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7-14
原创

它,让每个当妈的闻风丧胆!高发季来了,赶紧把攻略收好!

一姐妹,家有两宝,自诩都市丽人、职场精英,工作带娃两平衡。上周末约出来聊天,好家伙,浓浓的黑眼圈,满脸遮不住的疲惫与憔悴。仔细一问,原来家里两宝先后生病。6 岁的姐姐发了两天烧,也没什么大碍,在家休息几天就痊愈了。可 3 岁的弟弟却一直高烧不退,手脚和口腔还出现了一些红色的疹子!

这下姐妹慌了, 这莫不是江湖上传说已久的「手足口病」?敢问当妈的,哪个没有听说过它的威名?!

很多幼儿园停课因为它,孩子们请假因为它,光是看到这几个字,都令人瑟瑟发抖!

每年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今天,我们请来儿科医生给大家好好科普一下。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性疾病,一般好发于 6 月龄-5 岁内的儿童,以春夏为主高峰,秋冬季节为次高峰。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疱疹。

此病传染性极强,多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场所爆发。通常在 7-10 天能够痊愈,只是会有很少一部分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所以,如果小孩得了手足口病,但是能吃能喝能玩,是不需要过度担心的。

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消化道、呼吸道、密切接触等传播方式,传染性强,传播途径也比较复杂。

临床症状有哪些?

轻症病例发病期主要以手、足、臀皮疹及口痛为特征。由于口咽痛影响进食,婴儿可表现为流涎拒食。

口腔黏膜疹出现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或口唇。

手、足等远端部位及臀部、躯干和四肢成簇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无疼痛瘙痒。斑丘疹在 5 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在 5~10 天内结硬皮并逐渐消失,不留瘢痕。

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身上不一定全部出现。绝大多数患者病情温和,病程自限,水疱和皮疹通常在一周内消退。

重症病例少数病例 (尤其是 7-12 个月患儿) 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 1~5 天出现脑膜炎、脑炎 (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如何预防?

各位家长们,此病没有特效药。所以,预防很重要!!!

1、避免受凉:季节交换时,气温波动较大,我们要随气温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物 。

2、优化环境: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使空气清新清洁,减少病菌,预防疾病。

3、补充营养: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提高抗病能力。

4、生活规律:充足的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5、加强锻炼: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6、个人防护:出门佩戴口罩,勤洗手,加强卫生意识,防止传染病的扩散。另外出门尽量去空气通畅的地方,少到人群拥挤的场所。

7、免疫预防:接种肠道病毒 71 型 (EV71) 灭活疫苗,可预防由 EV71 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等,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8、及早就医: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出疹等一种或多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如果确诊为传染病,家长一定要及时告知班级老师,让孩子休息治疗,痊愈后持复课证明方可入校。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