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6-29
原创

危险!心肌病患者心脏内形成「堰塞湖」,心外科专家实施高难度手术及时疏通

还记得汶川大地震引发山体塌方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吗?当年堰塞湖水面不断上涨严重威胁着下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经过救援人员紧急疏通后才排除了险情,让人们得以转危为安。

大家也许并不知道,人体患病的心脏也会形成「堰塞湖」,这就是罕见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该病具有家族遗传性,如果不及时疏通,将会对生命造成极大的隐患。

日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在麻醉科手术室的协助下,成功为一名 61 岁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该病例较少见,且患者为第二次实施该手术,手术难度大,在桂北地区尚未见有报道。

61 岁的张阿姨在 10 多年前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的症状,住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并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

但是,近 3 月来她又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的症状,行保守治疗,但效果不佳。于是来到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就医。

张阿姨住院后,经过仔细检查确诊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左室流出道梗阻」, 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王平善博士带领团队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了多学科会诊,认为患者容易发生心力衰竭、致命性心律失常和猝死,需及时进行肥厚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方可有效改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改善生存质量。

因为这是第二次手术,其风险和难度大大增加。经过精心的术前准备以及与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后,王平善主任和阮富贵主治医生,在麻醉科主任王永旺与庞宏宣副主任医生、体外循环医生组、手术室护理组的密切配合下,成功为张阿姨施行了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左室流出道疏通术,手术顺利完成。

危险!心肌病患者心脏内形成「堰塞湖」,心外科专家实施高难度手术及时疏通
手术进行中

王平善介绍: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是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肌病,这类病人的心脏室间隔异常肥厚,在收缩期肥厚的室间隔使心室流出道狭窄。心室收缩时,肥厚的室间隔肌凸入心室腔,使血液容易淤积在左心房与左心室,就像在心脏中形成了堰塞湖一样,血液流不出去被围困在左房和左室之中,久而久之发生心房颤动、心绞痛、甚至猝死等。

这类疾病一般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但是患者十多年前已做过手术,心包粘连增加了手术风险及难度,手术技术要求高,需专科医生根据手术中患者解剖及功能变化、梗阻因素的不同,特别设计个体化手术,从而达到最佳手术效果,如果室间隔肌肉切除不充分则又会导致患者复发。

庞宏宣介绍:

肥厚型心肌病由于其病理生理学改变的特异性, 麻醉诱导期间风险很大, 要注意心脏功能和血容量的平衡,提前备好体外循环防止紧急转机。

该患者是第二次手术,心脏粘连严重,进一步加大了围术期风险,期间患者面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心律失常的风险,这对麻醉医生是严竣考验,应谨慎选择用药,控制心肌收缩力,保持适宜的血容量,减轻流出道梗阻,预防心肌供血不足,导致致命不良反应。

总之,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心肌收缩力的维持,体外循环医生和手术室护理配合是保障患者围麻醉期安全的重要方法。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