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6-21
原创

历险 19 天!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成功抢救一名早产宝宝

2022 年 5 月一个周六的夜晚,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省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二病区的医务人员正忙碌而有序地工作着。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接诊小组告知一名出血不止的早产宝宝由外院即将转入郑大三附院,需要病房做好急救准备。值班人员迅速将完整的新生儿抢救单元准备就绪。

随着救护车风驰电掣的鸣笛声,患儿转诊到医院,总住院医师立即开通急诊患儿绿色通道快速办理好住院手续,患儿到达病房后大家大吃一惊。只见宝宝全身皮肤苍白,右上肢大片瘀斑、硬肿,左手腕於青,右下肢红肿,右侧腹股沟瘀斑、硬肿,出血不止,护士用纱布按压着出血部位。

当晚值班的二线、主任医师张艳丽、副主任医师王志军、主治医师范旭芳、王慧娟、总住院医师张彦华反复询问病史并认真体格检查,科里的工作群里也立即展开了病例讨论,患儿存在失血性休克随时有生命危险。

医护人员立即给予扩容、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紧急申请输血浆、红细胞,补充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并请超声科、影像科紧急床旁检查排除重要脏器出血,抢救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直到晚上 11:30,经过近 2 个小时的抢救,宝宝的血才慢慢止住了。随后,由高年资护士组成特护小组,24 小时轮流床旁守护,精心护理。

第二天是星期天,病区主任尚利宏早早来到病房,发现患儿右下肢及双侧手腕硬肿,右下肢肿胀明显、且发紫,局部静脉闭锁或血栓不排除,虽然出血止住了,是否会影响孩子的肢体功能呢?

大家又担心起来,她立即打通了血管瘤外科主任乔军波的电话。乔军波接完电话,立刻就从家里赶到了病房,床旁血管超声显示,患儿血管内微血栓形成、血流中断,多处肌肉内淤血。

随后,讨论决定在补充凝血因子的同时给予抗凝治疗,以防止大量微血栓形成后导致的继发性纤溶亢进引发难以纠正的出血。因外周静脉穿刺困难,且反复穿刺可导致患儿病情加重,乔军波又请麻醉科顾士敏会诊,及时为孩子进行了颈内静脉穿刺(CVC),便于输液、输血及抽血化验。

患儿局部皮肤淤青、硬肿明显,护士每天守在暖箱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轻柔地为宝宝硫酸镁和酚妥拉明湿热敷及温水袋热敷改善局部微循环,白脉软膏外用舒筋活络,促进硬肿、淤青吸收。

历险 19 天!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成功抢救一名早产宝宝

经过四天三夜的精心守护,出血宝宝皮肤颜色转红润,肢体肿胀减轻,化验指标明显改善,所有医生护士都为之高兴、激动!

经过 19 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出血宝宝各项指标均达到出院标准,且重要脏器的影像学结果良好,他终于可以像正常宝宝一样回到父母的怀抱了。

该患儿的成功救治是医院综合救治能力的体现,是全院各科室包括血管瘤外科、麻醉科、输血科、放射科、超声科、检验科、儿科等科室精诚合作、齐心协力的结果。危重患儿抢救,多学科团队合作一直在路上!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