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6-14
原创

南昌大学二附院妇产科刘朝霞教授与南昌大学陈廷涛教授共同发表高质量文章

南昌大学二附院妇产科刘朝霞教授与南昌大学陈廷涛教授共同发表高质量文章

作者:南昌大学二附院妇产科刘朝霞

近日,南昌大学陈廷涛教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刘朝霞教授团队共同成果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 = 7.561)发表。研究团队发现利用工程菌 L. crispatus-pMG36e-mCXCL12 可恢复阴道微生物群平衡、减少炎症和胶原沉积,有利于防止宫腔粘连的形成,为临床宫腔粘连的预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子宫内膜损伤是导致宫腔粘连 (IUA) 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外源性趋化因子 CXCL12 可通过募集免疫细胞促进组织再生修复. 但其对子宫内膜再生修复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尚未见报道。

研究人员采用电转法构建了工程化 L. crispatus-pMG36e-mCXCL12 益生菌株,同时建立了宫腔粘连小鼠和糖尿病合并宫腔粘连小鼠两种动物模型,通过阴道给药的方式评估该菌株对预防宫腔粘连的积极作用。采用组织病理学、蛋白质免疫印记 (WesternBlotting)、实时荧光定量 (RT-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 和 16SrRNA 等方法,分析 L. crispatus-pMG36e-mCXCL12 对小鼠宫腔炎症、纤维化和阴道微生物群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L. crispatus-pMG36e-mCXCL12 菌株通过 TGF-β1/Smads 和 NF-κB 信号通路显著降低了小鼠宫腔炎症水平和纤维化程度,小鼠血清和子宫组织中的促炎因子 IL-1β和 TNF-α显著下降。同时,增加阴道有益菌的相对丰度、降低阴道致病菌的丰度,恢复了阴道微生物群平衡。此外,在糖尿病宫腔粘连小鼠实验组中,我们获得了与非糖尿病小鼠相似的结果,即 L. crispatus-pMG36e-mCXCL12 显着改善了糖尿病小鼠机体和宫腔炎症水平和纤维化程度,恢复了糖尿病小鼠的阴道微生物群平衡。

作者简介

南昌大学二附院妇产科刘朝霞教授与南昌大学陈廷涛教授共同发表高质量文章

刘朝霞,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科副主任,生殖医学中心主任。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30 年,先后到台北荣民总院和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参访交流。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发表论著二十余篇,SCI 收录论文 6 篇,主编、副主编著作两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2 项。

现担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肿瘤防治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妇产科出血性疾病全程管理学组委员;江西省保健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西省保健学会更年期保健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第一届生殖医学分会常委;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妇产科分会常委;江西省医学会妇科盆底康复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南昌大学二附院妇产科刘朝霞教授与南昌大学陈廷涛教授共同发表高质量文章

陈廷涛,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累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139 篇,授权专利 30 余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 SCI 收录论文 88 篇,其中 IF2020>5 的论文 33 篇、中科院 Top 期刊 19 篇,工作被 Natur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Lancet 等多家权威期刊正面评述或引用;担任 Frontiers in Immunology、Nutrients、《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等十余家国内外期刊/专刊主编、副主编、编委。以第一指导老师指导本科生参与互联网+、挑战杯、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获包括互联网+银奖在内的国家级奖项 7 项,省级奖项 1 项。

先后获得江西省双千计划(科技创新高端人才项目)、江西省杰出青年人才、江西省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20 年产学研合作创新奖(省部级,排名第一)、2021 年度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省部级,排名第一)等荣誉,担任国家基金委函评专家及 7 个省/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生物工程药物及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平台「生物工程药物技术创新中心」核心骨干。迄今,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主持省部级自然基金 12 项,横向课题 21 项,总经费 1500 万。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