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6-01
原创

听力减退、耳鸣、耳痛?小心分泌性中耳炎!

听力减退、耳鸣、耳痛?小心分泌性中耳炎!
图源:bigstock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它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儿童发病率比成人高,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通常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后,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部分伴有耳鸣,起病时可有耳痛。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至今不能完全明了,病因比较复杂。最常见的病因是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引起咽鼓管阻塞,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和表现?

1.   主要症状为耳内闭塞感(耳闷堵),听力下降、耳痛、耳鸣。

2.   儿童和成人在表现上亦有差别。

成人患者,可以表达出来这些症状。

儿童大多没有听力下降的主诉,在幼儿可表现为言语发育延迟,在学龄前儿童,常表现为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看电视时要求过大的音量等为主要表现。

如果儿童患者仅有一耳患病,另侧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察觉,到体检时才被发现,耽误了治疗。

听力减退、耳鸣、耳痛?小心分泌性中耳炎!
图源:bigstock

检查:鼓膜内陷,光锥缩短,变形或者消失。当有鼓室积液时,鼓膜会失去正常的光泽(可以变成淡黄色,橙红色,琥珀色)。

声导抗检查:平坦型(B 型)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其诊断的复合率在 88%。高负压型(C 型)提示咽鼓管功能不良,其中 45% 有鼓室积液,声发射均消失。

纯音测听多为轻度传导性聋。听力损失以低频为主。

分泌性中耳炎的发展?

1.   部分轻症患者的中耳积液可自行吸收,或经咽鼓管排出。

2.   病程较长而没有治疗的小儿患者,可以影响言语发育,影响学习,影响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3.   鼓室硬化。顽固性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紧张部可出现萎缩性瘢痕,钙化斑,鼓膜松弛,鼓室内出现硬化病灶。

4.   粘连性中耳炎。粘稠的分泌物容易发生机化,形成粘连。

5.   咽鼓管功能不良,中耳长期处于负压状态者,可逐渐形成鼓膜内陷。

6.   并发胆固醇肉芽肿。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治疗原则: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功能,病因治疗。

急性感染期时,可以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应用鼻喷剂和促进分泌物排出的药物。

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特别是在急性期,可行鼓膜穿刺术。当鼓膜穿刺不能抽吸出积液,中耳积液比较粘稠,则行鼓膜切开置管术。鼓膜切开置管术同样适合儿童。

是经鼓膜放置一个通气管于鼓室内,使中耳和外耳道直接相通,从而改善中耳通气引流的手术。

听力减退、耳鸣、耳痛?小心分泌性中耳炎!
图源:bigstock

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高发病率的一种病,也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原因之一。早期症状表现可仅为耳痛,然后是耳闷胀感、听力下降,少数人耳痛不明显,可有感觉自己说话的声音变大的现象。常常会因为上呼吸道感染、乘坐飞机、潜水等诱发。分泌性中耳炎好发于儿童,其中婴幼儿往往无法准确表达,而出现夜间哭闹、抓耳的现象,大一点的幼儿主要表现为耳痛,也有一些是因为家长发现宝宝听力下降,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患有中耳炎。多数的中耳炎只要发现及时,是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的;但是如果分泌性中耳炎病程超过三个月或鼓膜穿孔,长期流脓,则需要尽早手术,以免引起不可逆的并发症。

鼓膜穿刺抽液可有效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

鼓膜切开术适用于分泌的液体较黏稠,鼓膜穿刺不能吸尽者。

对于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咽鼓管功能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者可考虑鼓室置管术,目的是改善通气引流,促使咽鼓管恢复功能。

本文作者

听力减退、耳鸣、耳痛?小心分泌性中耳炎!
王亚娜
耳鼻喉科医生主治医师

王亚娜医生 2003 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在加入天津和睦家医院前,曾在天津市公安医院耳鼻喉科工作,期间多次参与国内学术会议。

王医生具有近 20 年的临床工作经验,专注于包括急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声带肿物、过敏性鼻炎、鼻炎鼻窦炎、鼻腔肿物、中耳炎、儿童及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耳聋耳鸣等相关疾患的诊治。王医生擅长儿童及成人慢性扁桃体炎、儿童腺样体肥大、中耳炎,鼻内镜下鼻腔及鼻窦手术,成人及儿童鼾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独立完成各类大中型手术上万例。王医生担任科室带教工作及质控工作多年。

王医生曾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参与完成多项课题,其中获两项天津市科技成果奖。王医生曾获公安局个人三等功一次,获得天津市公安局嘉奖多次,并获得天津市优秀公安青年称号。王医生还任天津市医学会激光分会青年委员、天津市抗衰老学会中青年医师专委会 常委等相关职务。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