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5-25
原创

危险的肿块不会「喊疼」,专家:4 个部位肿了别大意

通常,人们在感冒或扁桃体发炎时,脖子两侧能摸到一个或数个「小鼓包」,按压时还会很痛……多数情况下,这些「小鼓包」是肿大的淋巴结。

当人体遭遇炎症或肿瘤,淋巴结会像一个个烽火台,通过肿大、疼痛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

在医生眼中,能摸到的淋巴肿块如果伴有痛感,大多是好事,因为肿瘤引起的肿块通常是无痛的。

小编邀请河南省肿瘤医院专家带你识别危险肿块的「真面目」。

受访专家:

姚志华  肿瘤内科  主任医师

林全德  血液科   主任医师 

淋巴,为啥会「肿」?

淋巴结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人体大约有 400-450 个淋巴结。淋巴系统从早到晚地清除着体内的有毒物质,淋巴液在其中缓缓地流动,途中经过一个又一个淋巴结,这些淋巴结犹如一个个护城士兵,将淋巴液中携带的「坏东西」——病毒、细菌、寄生虫、肿瘤细胞等统统拦在门外。

这些发生在人体内的「免疫战争」时大时小,当「敌人」太过强大时,我们的淋巴结战士也会「挂彩」,相应的在我们人体上的表现就是淋巴结肿大。

姚志华介绍,淋巴结肿大很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可见于多种疾病。引起淋巴结肿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这些:

1 感染

急慢性炎症,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引起如急性蜂窝织炎(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牙龈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恙虫病、结核等。

2 肿瘤

①淋巴瘤;

②各型急慢性白血病;

③浆细胞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④肿瘤转移: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鼻咽癌等。

3 自身免疫相关疾病

①坏死性增生性淋巴结病;

②血清病及血清病样反应;

③变应性亚败血症;

④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病等。

4 细胞增生代谢异常

①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组织细胞增生症 X);

②脂质沉积病;

③结节病。

姚志华说,正常情况下,人体浅表的淋巴结很小,每个 2~5 毫米左右,在某些因素下,可以「肿大」超 1 厘米,这时可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摸到。

当身体遭遇炎症或肿瘤时,细菌、肿瘤细胞等「危险分子」可以经过淋巴管扩散到淋巴结。

淋巴结肿之所以会肿大,可能是内部的淋巴细胞增殖了,也可能是被肿瘤细胞占领了。为了阻止炎症扩散,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会迅速反抗并增殖,出现肿大。炎症消退后,淋巴结大小往往会恢复正常。「如果淋巴结被肿瘤细胞占领,也会出现肿块,包括淋巴瘤和我们常说的『癌症转移』」。姚志华说。

身上不痛的肿块更需警惕

林全德介绍说,肿大的淋巴结是一个「报警装置」,需要尽快进行判断。

炎症性淋巴结肿大,往往会疼

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中,最常见的是炎症,通常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比如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盆腔炎。

炎症性淋巴结肿大,会伴随疼痛及压痛,直径一般不超过 2~3 厘米,且质地偏软、界限清晰、形态规则,活动度较好。

等到炎症消除后,肿大的淋巴结多数也会跟着消退,大约需要数天至两周。 

肿瘤导致的肿块,一般不疼

肿瘤性疾病导致的淋巴结肿大仅次于炎症,可分为血液淋巴系统肿瘤、实体肿瘤的淋巴结转移。

在前者中,淋巴瘤最常见,可导致全身多发、单发的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肝脾肿大、肝酶异常等。淋巴瘤淋巴结肿大往往表面比较光滑、质地韧、富有弹性、活动度可,不伴疼痛。

胃癌、肺癌、乳腺癌等实体肿瘤出现淋巴结转移时,也会导致淋巴结肿大。 

这类淋巴结肿大一般不会疼痛,摸起来质地偏硬,形状不规则,不太能移动,还会进行性增大,然后出现融合、固定。

4 个部位「肿了」别大意

从位置上看,不同部位的淋巴结异常,往往预示着不同的意义。

恶性肿瘤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往往出现在颈部、锁骨上下、腋窝和腹股沟处,其中,当颈部和锁骨上下出现肿块时,尤其应提高警惕。

颌下淋巴结肿大

多与口腔、面颊部炎症相关,在鼻、咽、扁桃体等感染时常见。

耳前淋巴结肿大

常由眼睑、颊、耳颞部发炎引起。

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多见于消化道肿瘤转移,如胃癌、胰腺癌等。

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可见于肺癌、支气管肺癌、食道癌的淋巴结转移。

腋下淋巴结肿大

多是乳房、上肢、肩背部出现炎症,或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多是下肢、下腹部、外阴部炎症,或腹腔肿瘤的淋巴结转移。

腘窝淋巴结肿大

多由足或小腿部位的皮肤炎症引起。

这样做保护好人体的「健康卫士」

专家提醒,压力过大、疲劳过度、慢性感染等会让淋巴慢慢透支。保护淋巴,要从生活细节着手。

1. 学会缓解压力

现代人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精神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压力过大,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学会缓解和释放压力,懂得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2. 饮食要合理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如过度吃垃圾食品、长期吸烟喝酒、经常吃咸辣的食物、吃过热过冷以及过期和变质的食物。

3.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不良生活习惯,久而久之则引起身体免疫功能下降。

4. 加强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免疫力、加快新陈代谢。

5. 定期体检

用手触摸可发现浅表淋巴结异常,对于深层淋巴结肿大,还需定期体检才能发现。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