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3-17
原创

别让孩子过早成为宅男、宅女,近视防控家庭是主战场

今年全国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教授聚焦「提升家庭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关乎一生,家庭和家长在孩子近视防控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决定了未来近视防控工作能否取得最终胜利。

近视防控家庭是主场

他建议将「家庭」升级成为近视防控的主战场。通过加强社会宣传、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家庭责任与干预措施指导纳入家长会议题及寒暑假期作业等形式,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近视防控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

具体干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一、主动检测 0-6 岁学龄前儿童的远视储备量。

学龄前儿童防控近视的重点是防止远视储备量过早过快消耗,这是预防近视发生的基础性工作。

3 岁前孩子的远视储备量为 300 度左右;4~5 岁的儿童生理屈光度为 150~200 度远视,也就是 150~200 度的远视储备,6~7 岁的生理屈光度为 100~150 度,通常 12 岁时才会发育为正视眼。

举个例子:如果您的孩子是 5 岁,按照标准远视储备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生理屈光度应该在 150~200 度,若此时他/她只有 50 度远视时,那么就意味着其远视储备量丢失了 100~150 度,明显不足,相比同年龄段的孩子,就会更早发生近视。

二、12 岁以下的孩子,建议利用假期使用阿托品滴眼液散瞳验光。

这种药物麻痹眼内肌肉充分,会得到准确的验光度数,但缺点是肌肉麻痹时间及瞳孔散大时间会维持大约 21 天;12 岁以上的孩子,可用其他药物散瞳验光,时间约 6 个小时,但其麻痹效果较弱,验光准确性也弱一些。

滴用散瞳药物后,瞳孔散大,进入眼睛的光线增多,刺激性较强,孩子会出现怕光情况。由于药物麻痹作用,眼睛会失去看近处时所需要的调节功能,出现视近困难情况。因此,有些家长担心这会不会伤害到孩子眼睛。

其实家长们不必担心,经医嘱诊断指导后正确使用散瞳药物对眼睛和身体都是无害的。散瞳药物是视力检查必用药物,通过散瞳后验光可以得到精准屈光度数,避免因为眼睛的调节能力而造成误判的情况,可以辨别孩子的真假性近视,可以评估孩子是否患上近视、远视或散光,是儿童青少年视力检查的必查项目。

三、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近视防控环境。

建议 6 岁以下儿童尽量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坚决杜绝用电子产品当「保姆」的现象,减少孩子近距离过度用眼时间。家长牢记结合的「20-20-20」用眼原则。

国家教育部近日发布《2021 年寒假中小学生和幼儿护眼要诀》指出,线上学习要选择屏幕较大、分辨率较高的电子产品。在需要使用电子产品学习时,可根据家庭条件选择优先次序为超短焦激光电视、传统投影仪、普通电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

四、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量的户外运动是保护孩子眼睛的最佳良药,避免孩子过早成为「宅男、宅女」,不仅能防控近视,更有利于孩子全身心的健康发育。

大量甜食摄入会加速眼轴生长,加快近视进展。饮食上要注重营养搭配,减少糖分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绿叶蔬菜,以及富含叶黄素的胡萝卜等食物。

专家提醒,选择孩子近视防控产品,一定要听从正规医院医生的建议,不要听从网络传言、秘方等。

使用经过国家质检部门认证的产品,避免使用夸大治疗效果的产品。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