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3-18
原创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凝血报告单怎么看?

做检查时,医生经常要求做凝血功能检查,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 开展的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四项+D-D 聚体)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D 聚体,那么,凝血四项检查究竟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它呢?

1、凝血四项

凝血四项+D 二聚体项目属于医院血液检查项目之一,归属于血栓性疾病检查。为手术前必查项目、血栓前检查项目及监控临床口服抗凝药物患者。

2、临床应用

血凝四项的检测现主要运用于:

手术前患者

产前孕妇凝血功能筛查

某些凝血因子异常疾病的检测

口服抗凝剂的监测

3、指标含义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

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 XI 水平减低:如血友病 A、血友病 B 及因子 XI 缺乏症;

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

肝素治疗的监护:APTT 对血浆肝素的浓度很为敏感,故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实验室监护指标。一般在肝素治疗期间,APTT 维持在正常对照的 1.5-2.5 倍为宜。

凝血酶原时间(PT)

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

增高: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 K 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

降低: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

口服抗凝剂的监测:INR 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以 INR 值在 2.0-4.0 作为治疗剂量的适宜范围。

纤维蛋白原(FIB)

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增高:见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结蹄组织病、急性肾炎和尿毒症、放射治疗后、骨髓瘤、妊娠晚期、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等;

降低:见于 DIC 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

溶栓治疗的检测:蛇毒治疗(如抗栓酶)和溶栓治疗(如 UK、t-PA);

凝血酶时间(TT)

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它反映血浆中纤维蛋白原量和质有无异常。

增高:见于 DIC 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原发性纤溶及肝病变,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

降低:见于某些异常蛋白血症或巨球蛋白血症,此外,多为技术原因所致,如标本在 4℃ 环境中放置过久,组织液混入血浆等。

溶栓治疗的监测:使用链激酶、尿激酶作溶栓治疗时,可用 TT 作为监护指标,以控制在正常对照值的 3-5 倍为宜。

D-二聚体(D-D)

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D-二聚体的临床检测主要应用在静脉血栓栓塞(VTE)、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的诊断。

增高: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等也可导致 D-二聚体升高。

降低:无降低可能,正常人可以没有 D-D。

4、结果解读

PT、APTT 都缩短

PT、APTT 缩短,FIB 升高:表明患者处于高凝血功能状态,具有血栓形成高发风险。可结合高凝状态监测 D 二聚体等指标。 临床上,建议医生防范血栓风险。

PT、APTT 都延长

FIB 水平低、患者使用将纤维蛋白药物均可导致 PT、APTT 延长。

肝病、弥漫性血管内溶血(DIC)以及抗凝治疗也会引起两者延长。

也可能是凝血过程中共同通路的凝血因子异常,如凝血因子 V、X 异常,以及凝血酶原 (Ⅱ因子)、纤维蛋白原 (I 因子) 异常。

PT 延长为主,AFTT 基本正常

PT 延长,在临床最常见的是双香豆素药物抗凝,如华法林、误服鼠药 (成分为华法林) 及维生素 K 缺乏的患者。

PT 延长,较少见的情况还有凝血因子Ⅶ的缺陷。

APTT 延长为主,PT 基本正常

APTT 延长,临床常见的是肝素抗凝治疗,低分子量肝素,口服 Xa 因子抑制剂,口服凝血酶抑制剂也会引起延长。

如未使用抗凝药物,应做 APTT 纠正实验,将患者血浆与正常血浆 1:1 混合后做 APTT 纠正实验。

若 APTT 能纠正,意味着凝血因子的缺乏,如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内源性凝血因子Ⅷ、Ⅸ、Ⅺ、Ⅻ异常;如 APTT 不能纠正,意味着存在凝血抑制物,如凝血因子抑制物、狼疮抗凝物质等。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