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3-09
原创

孩子检查视力,意外发现青光眼——家长警惕,别把青光眼当近视!

寒假刚过,青光眼专科就来了好几位青光眼待排的患者,年龄在 8 岁到 18 岁不等,他们来医院都不是看青光眼的,而是由于双眼屈光不正来医院治疗和配镜的,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眼压高,经过系统检查,其中两人被确诊为「青少年型青光眼」

这是真的吗?

青光眼

青光眼作为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和排名首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由于其发病隐蔽,早期难以发现,故被称作「视力的小偷」。

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市眼科医院)青光眼专科首席专家邓秋琼副主任医师提醒,青少年近视,视物模糊要检查,测完视力测眼压,眼压高了要重视,青光眼排查很重要。

孩子检查视力,意外发现青光眼——家长警惕,别把青光眼当近视!

案例一    奶奶的意外发现

小羽(化名),女,8 岁,在去年 11 月中小学健康体检时,体检医生发现她双眼屈光不正,建议她到医院眼科接受进一步的检查。

由于小羽没有及时告知家长,直到数月后,奶奶帮她整理书包时才发现体检报告单,于是急忙带小羽来我院眼科检查。

检查发现,她的右眼视力 0.4,左眼视力 0.2,较 11 月份体检时的视力下降了很多,且双眼眼压较高,右眼眼压 29 mmHg,左眼眼压 30 mmHg,除了视朦,小羽并没有什么不适。

主诊医生邓秋琼副主任经过 24 小时眼压及视野、眼底视神经等检查发现小羽除了眼压高外,视神经已有轻度受损,诊断为:双眼青少年型青光眼 ,双眼屈光不正,并及时给予小羽药物降眼压及配镜治疗。

中小学生体检报告单一定要转交给家长,根据医生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诊疗,以免耽误病情。发现眼压高,即使没有任何不适,也要进一步检查,建立眼健康档案,监测眼压及视野、视神经变化,及时治疗。

案例二    黑夜里刷手机的孩子

小玲(化名),女,14 岁,近期发现视力下降明显,原来的眼镜不合适了,来我院就诊想重新配眼镜。

检查发现,小玲双眼视力 0.2,近视度数较去年各增加近 200 度,右眼眼压 29 mmHg,左眼眼压 32 mmHg。

小玲说,寒假期间看手机频繁,时间也较长,有时关灯休息后仍然会捧着手机刷视频,偶尔会有眼胀的感觉。

诊断为:双眼可疑青光眼,双眼屈光不正。

长时间用眼,或在黑暗处看电子产品,对眼睛的危害很大。发现视力下降明显要注意,特别是近视度数每年增长超过 100 度的,不能只是更换眼镜了事,也要注意眼压问题,高眼压会压迫眼球,使眼球增长,从而加快近视度数的增长。

孩子检查视力,意外发现青光眼——家长警惕,别把青光眼当近视!
邓秋琼副主任在为小患者检查眼睛

病例三    高度近视伴随的青光眼

小慧(化名),女,15 岁,双眼有 600 多度的近视。进入初三后,学习任务较重,作业也更多了,由于长时间用眼,双眼眉弓处时有胀痛感,近期因视力下降来我院就诊。

检查发现,她的右眼视力 0.15,左眼视力 0.1,右眼眼压 29 mmHg,左眼眼压 28 mmHg。入院检查发现小慧的视神经已经苍白、视野受损严重,诊断为:双眼青少年型青光眼,双眼高度近视,目前正在进行药物治疗。

高度近视患者是发生青光眼的高危人群,青少年要注意劳逸结合,科学用眼,控制近视度数的进展。建议高度近视患者定期到医院测量眼压及眼底检查,最好半年到一年做一次眼底照相,如果发现视力下降、眼部胀痛,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孩子检查视力,意外发现青光眼——家长警惕,别把青光眼当近视!
邓秋琼副主任在为小患者测眼压

「青光眼」 起病隐匿

青少年型青光眼又名发育性青光眼,是指 3-30 岁的先天性青光眼。

本病早期一般无自觉症状,不易发现,发展到一定程度部分病例可出现虹视、眼胀、头痛等症状。

患者中多数为以近距离阅读为主的青少年,恰恰是近视多发和进展年龄组,极易漏诊青光眼。部分青光眼患儿起病隐匿,进展缓慢,视力下降不明显,患者多缺乏自觉症状而被忽视,直到晚期视野损伤严重才就诊,往往延误了治疗。

目前青少年中近视眼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二者往往合并存在。青光眼可促进近视的发生与发展,近视眼对青光眼的损害又特别易感,两者互相影响。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市眼科医院)青光眼专科首席专家邓秋琼副主任医师呼吁大家关注孩子的眼健康,发现孩子视力下降,及时到医院眼科就诊,建议有青光眼家族史、高眼压症、糖尿病、高度近视或远视、长期服用激素等高危人群,定期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青光眼的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致盲风险。

目前,青光眼的视功能损害是不可逆的,其后果之严重显而易见。由此可见,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青光眼很重要,尤其对于生活道路还很漫长,一切才刚刚开始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