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2-28
原创

科普作品展丨孩子沉迷手机,真正原因在这里

原来如此,悟了悟了!

深圳市心理健康科普作品大赛文字类科普作品最佳人气奖:

《孩子沉迷手机,真正原因在这里》

(以下为科普作品正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逐渐成为孩子们最好的朋友。

新闻、动漫、游戏,每一样都能让他们喜笑颜开,甚至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然而,从手机那里夺回孩子的过程,往往成为了家庭战争的导火索。

「你看你,天天抱着手机,就知道玩游戏!」

「现在成绩差成什么样子,再玩我就把手机摔了!」

「网络上认识的人可信么?就知道聊聊聊,在家怎么没见你这么多话!」

一方面是家长们的恨铁不成钢,一方面是孩子们的委屈和无助。

「没有手机,家里就我一个人,除了学习就是学习,还有什么意思!」

「我要是不玩游戏,连同学聊天都插不上话!」

「跟你们说,你们懂么?懂才怪,我说一句你们说十句!」

怎么才能让孩子远离手机是很多家长非常关心的话题,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孩子视手机如珍宝?

父母的「榜样」作用

不得不承认,不仅孩子选择了手机,很多成年人也选择了手机。

手机的娱乐、通信功能,让我们离开片刻都心神不安,即使是和孩子在一起时,也会时不时拿起手机。

「大人用手机是工作需要」「正是因为手机太有吸引力了,所以才担心孩子忘了学习啊!」

而孩子们,往往也会有相同的答案。

「我要用手机上网课、听听力、背诵打卡」「凭什么你们可以用我却不可以!」

手机带来快乐、安慰和归属感

作为不由自主拿起手机的成年人,可以问一问自己,除了工作需要以外,手机的吸引力究竟在哪里?

隔几分钟刷一次的朋友圈,似乎能让人距离远方的朋友更近一点;偶尔打开游戏,仿佛进入了一个没有太多烦恼的虚拟世界;跟着电视剧里的情节快乐和唏嘘,投入而充实。

有吸引力的不仅仅是手机,更是手机所带来的快乐,安慰和归属感。

仔细想想,孩子们呢,他们能从手机中获得什么?

他们可以跟同龄的伙伴敞开心扉,说出面对面说不出口的话,感受彼此互相理解带来的温暖;可以在游戏中不断练习,在没有人指责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感;可以借此机会看到更多更大的世界,找到阳光帅气的偶像,听到温柔安心的歌,看到即使不存在又依然让人向往和崇拜的动漫人物……

未成熟的大脑擅长感觉而非控制

未成年人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全,在儿童青少年时期,负责感受情绪的大脑区域(杏仁核)已经逐步成熟,但负责控制情绪和行为的大脑区域(前额叶)直到 20 多岁才能够发育完整。

不同的大脑区域有属于自己的「肌肉」,即神经元,这种「肌肉」像身体的肌肉一样用进废退。

想象一下,孩子在玩手机的过程中不断地体会到强烈的快乐,这种快乐使得「情绪肌肉」不断加强。与此同时,负责监管和控制身体的「控制肌肉」则非常松弛,所以很多未成年人常常难以控制玩手机的时间。

长此以往的锻炼「情绪肌肉」,而忽略「控制肌肉」,会导致未成年人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会表现出情绪波动更大而自控能力更低。

作为成人我们心知肚明,「手机」是一把双刃剑,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又「左右」着我们的生活。那孩子又该怎么办呢?

换种方式满足孩子的需要

世界上没有一个万能的遥控器,能遥控孩子的生活。

每一个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可能都不相同,在了解原因后,用更有意义的方法满足孩子的需要,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面对想要快乐的孩子,跟他一起找到其他快乐的方法,比如打篮球、登山、乐高、手工……总有一款符合他的口味。

面对想要理解的孩子,更加耐心地倾听、陪伴,不指责地回应,让他感觉原来父母也能懂自己。

面对想要朋友的孩子,鼓励甚至带着他出门跟朋友玩耍,真实的拥抱往往比虚拟世界中的文字更让人安心。

制定手机使用方案,温柔而坚定地执行

解决了孩子沉迷手机的根本问题后,孩子需要手机又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呢?

如果您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首先恭喜您,获得了一个帮助孩子提升时间管理能力的绝佳机会,这个能力将会陪伴他的一生。

这时,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双方都同意的手机使用时间,具体到每天什么时候用多少分钟;讨论完成或者完不成的奖励和惩罚;并严格尊重这个共同的约定。

如果看到这,您已经无奈地想:「这个方法对我们家孩子没有用」,可以问问自己下面两个问题:「如果他做不到坚持约定,您能做到帮助他坚持么?」「如果您的帮助带来了他的愤怒,您会不会因此更愤怒,觉得他应该说到做到呢?」。

如果您也做不到坚持,就难以跟孩子示范如何坚持。如果您期待孩子每天开心的按时上交手机,也许您还没理解孩子失去快乐时的难过。

接纳他们可能的不满和愤怒,温柔的执行之前的约定,坚持下去,足以让孩子和手机保持适当的距离,逐渐从手机中把孩子找回来。

作品主创:聂瑞虹,单位: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塘头学校

2021 年 8-9 月,深圳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举办心理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收到来自市内、市外、省外等地小伙伴报送的作品共计 730 个,优秀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我们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将继续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敬请期待!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