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2-02-25
原创

20 岁的年龄 60 岁的听力,「未老先聋」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现在的年轻人,耳朵越来越不好了。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 11 亿年轻人(12-35 岁)正在面临听力损失的风险。

这届年轻人已经未老先聋?

2021 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首份《世界听力报告》,指出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听力受损,患有听力损失及面临听损风险的人数正逐年增加。

20 岁的年龄 60 岁的听力,「未老先聋」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全球听障人口统计- 2021 年《世界听力报告》

全球超过 15 亿人正在遭受听力损失的困扰,其中 4.3 亿人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听力损失。

到 2050 年,预计全球将有四分之一人口(约 25 亿)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其中至少有 7 亿人需要获得干预治疗及康复服务。

不了解、不在意,正在让你听力变差

不了解、不在意,正是大部分人不曾重视听力损失的原因。

「有那么吓人吗?就算耳朵有一点听不到,也不影响生活交流啊。」

「我朋友们都是重度耳机依赖者,我兄弟天天 high 歌蹦迪,我看也没怎么样呢?」

由于我们在生活中常有其他感官辅助,因此我们对于听力受损的状态并不自知。

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耳鼻咽喉科常江主任介绍:门诊几乎每天都能遇到因耳鸣、耳闷来就诊的患者,他们大多数经检查发现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听力损失,最小的患者只有十几岁。

甚至有许多人即便知道自己的耳朵出现了轻微听力受损的情况,也不以为然,认为只要还没完全聋就无所谓,反正不影响生活。

但等到能明显感受到听力水平的下降时,耳朵早已经承受了无法逆转的损伤了。

年轻人的听力损失大多可避免、可预防


《世界听力报告》指出,多达 60% 的听力障碍是可以预防的:

  • 超过 10 亿年轻人面临可避免的听力损失风险,约 2 亿人患有可预防或可治疗的慢性耳部感染。
  • 近 60% 的儿童听力损失可以通过免疫接种、改善产妇和新生儿护理、中耳炎筛查和早期管理等措施预防。

3 月 3 日,我们将迎来第 23 个世界听力日,也是全国爱耳日。今年世界听力日的主题为:谨慎用耳,耳聪一生!(To hear for life, listen with care!)

我们的内耳有许多听觉毛细胞,它们可以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递到听神经,使我们听到并理解声音。
但是这些毛细胞的生命有且只有一次,长期不恰当的用耳习惯会让毛细胞受到损伤,甚至死亡,导致发生不可逆的听力损失。
下面两个小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您远离听力损失。

01 安全使用耳机

● 使用耳机应遵循 60-60 原则。即一次使用耳机的时长不超过 60 分钟,音量不超过总音量的 60%。

● 避免长期在噪声中使用耳机。环境音量大,使用耳机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提高耳机音量。

● 避免睡觉时使用耳机。耳机播放一整晚,耳朵也会工作一整晚,增加了听力损失的风险。

● 避免长期煲电话粥。让自己的耳朵适当休息,切勿疲劳用耳。

● 避免使用入耳式及劣质耳机。入耳式耳机及一些未经检验合格的劣质耳机,会比防噪声强、品质合格的头戴式耳机,更容易伤害听力。

02 远离噪声

噪声是听力的隐形杀手,人们常常身处噪声的危险中却不自知,当意识到听力下降,往往已经造成永久性的听力损失了。

降低噪音源的音量、远离噪音源、限制暴露时间以及佩戴听力保护设备是预防听力损失的有效措施。

● 远离噪声大的环境,比如演唱会、KTV 等娱乐场所;

● 在嘈杂的环境下作业的工作者,及时佩戴有效的防噪耳塞;

● 避免长期待在有噪声的场所,让耳朵得到充分休息。

早期干预很重要

听力损失往往是不可逆的,在感觉到有听力下降的情况时,不要恐慌也不要置之不理,要尽早采取治疗或干预措施,才能把损害降到最低。

对于各类耳科疾病,尤其是突发性耳聋,治疗越早越有效。

据统计,爱耳日主题下的科普与公益活动,让我国每年至少减少了 10000 名听损儿童。

为鼓励市民尽早干预耳部疾病,深圳市萨米国际医疗中心(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将在 2 月 28 日-3 月 6 日期间举办为期一周的公益活动,为大家准备了免费检查名额。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