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12-31
原创

北京博仁医院吴彤主任:是什么影响了你的移植结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拯救了众多血液肿瘤、造血或免疫功能缺陷类疾病患者的生命。移植漫漫征途中或曲折或顺达,可能迎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挑战,但医护人员的全力投入将为这一征程提供强有力的护航。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移植成功与否取决于哪些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移植结果的因素主要包括疾病的恶性程度、移植前的疾病状态、患者体能情况、供者因素、移植方案、移植后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与维持治疗这几个方面。

整装待发——移植前的疾病状态

移植前的疾病状态与移植结局密切相关。

移植前患者的疾病状态是 MRD 阴性的完全缓解(CR),还是 MRD 阳性的 CR,亦或是不缓解进行挽救性移植,其移植结局大有不同。

通常情况下,移植前要尽量达到疾病的 CR,理想状态是达到 MRD 阴性的 CR。

多项研究显示,对于不同类型的急性白血病,移植前疾病未达到 CR 进行挽救性移植,则移植后总生存率显著低于移植前达到 CR 或 MRD 阴性 CR 再进行移植的结果,且移植后复发率显著增高。

因此,对于急性白血病移植前应尽可能达到 MRD 阴性的 CR,这是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何使移植前疾病达到 MRD 阴性的 CR 状态,我们团队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以难治复发急性 B 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例,患者接受化疗不缓解或者曾经 CR 后又复发,复发后化疗药都无效者应用嵌合抗原受体 T(CAR-T)细胞疗法,如 CD19 CAR-T 或 CD22 CAR-T,可使 80%~90% 的患者达到 MRD 阴性的 CR。虽然患者疾病高危,但是通过新的治疗手段达到 CR 后桥接移植,则移植后的无病生存率显著高于挽救性移植(73% vs. 20%)。

再者,如果疾病本身恶性度高,比如难治复发的急性 T 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可以应用不同靶点的 CAR-T 细胞疗法(CD7、CD5 等靶点),可使 90% 的患者达到 CR,再桥接移植的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挽救性移植(80% vs. 20%)。

行稳致远——合适的移植方案

移植方案包括预处理方案以及移植后合并症(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复发等)的防治方案。

我们在给患者制定移植方案时,会根据患者疾病的恶性程度、病程长短、既往的治疗、疾病种类及移植前的疾病状态、年龄、体能状况及移植类型等定制个体化移植方案,兼顾疗效和安全性。

比如达到 CR 的低、中危患者,可以选用常规的预处理方案;高龄、经过多线治疗后存在脏器损伤及二次异基因移植的患者,会给予减低强度的预处理方案;高危或难治/复发的患者,则需要在常规预处理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降低肿瘤负荷的药物,以提高杀伤肿瘤的作用。

此外, MRD 阳性的患者也会选择更高强度的预处理方案。

航程风向角——供者的选择

移植是采用健康供者的造血干细胞帮助患者重新建立正常的造血与免疫系统的一种治疗方法,因此供者的造血干细胞质量以及供者的造血功能、免疫功能是否健康尤为重要。

此外,供者是否携带较多的、对功能影响较大的血液及免疫系统疾病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变异也是供者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结合国际关于移植供者的选择原则,并基于团队大量的临床移植案例,我们探索出一套博仁特色的供者选择方案:除了造血功能正常、免疫功能正常、无恶性肿瘤病史、无传染性疾病(乙肝除外)及能耐受造血干细胞采集这些基本原则外,血液和免疫系统疾病相关遗传易感基因变异也是供者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迎风稳驶——移植后 MRD 监测与维持治疗

移植后,密切监测 MRD 与维持治疗是漫漫征程中的重要任务。

MRD 是导致疾病复发的隐患,如果早期发现 MRD 阳性,给予及时处理通常可以避免明显的复发。

对于特别高危的病人,在移植后应给予靶向药物做维持治疗,比如,BCR-ABL1 阳性的患者,可以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FLT3 阳性的患者可以应用 FLT3 抑制剂等。

多项研究结果与临床实践均表明,应用靶向药物做维持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移植成功率。


推荐阅读

合作咨询